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章 网络层 参考答案   一

(2009-12-07 16:03:23)
标签:

杂谈

分类: 第4章:网络层

习题4-0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答: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 “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习题4-02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不同的超时控制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习题4-03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习题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协议: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习题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ABCDE 5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习题4-06 试根据IP地址的规定,计算出表4-2中的各项数据。
解:1)A类网中,网络号占七个bit, 则允许用的网络数为2^7,为128,但是要
除去0和127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网络数是126,第一个网络号是1,最后一个网络号是 126。主机号占24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24,为1677721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16777214。
2) B类网中,网络号占14个bit,则能用的最大网络数为2^14,为16384,第一个网络号是128.0,因为127要用作本地软件回送测试,所以从128开始,其点后的还可以容纳2^8,为256,所以以128为开始的网络号为128.0--128.255,共256个,以此类推,第16384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16384/256=64,128+64=192,则可推算出为191.255。主机号占16个 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16,为6553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 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65534。
3)C类网中,网络号占21个bit, 则能用的网络数为2^21,为2097152,第一个 网络号是 192.0.0,各个点后的数占一个字节,所以以 192 为开始的网络号为 192.0.0--192.255.255,共256*256=65536,以此类推,第2097152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 2097152/65536=32,192+32=224,则可推算出为223.255.255。主机号占8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8,为25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254。


习题4-07 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
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习题4-08 IP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电话号码前面有个前缀,也就是区号,表明所属的是那个地区,后面可以重复,ip地址虽然也是按地区分的(电信部分),但是没有前缀后缀之分,是按段分配的,比如一个一级ip地址,可以分段分配给北京、上海等。IP是点分十进制度,一共是4段,每段8位,总共就是 32位。当然这里所讲的是现在正在使用的IPV4版本的IP。电话号码的话各国的不一样,当然都是按区域分段,再分到电话号码。与网络的地理分布无关。


习题4-09(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答:有三种含义:
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答: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6 台
    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答:A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16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B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但子网数目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答:(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
     2^12-2=4096-2=4094
(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答:是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11111111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答:C2   2F  14  81 -- (12*16+2).(2*16+15).(16+4).(8*16+1)---194.47.20.129
    C2   2F  14  81 -- 11000010.00101111.00010100.10000001
    C类地址
(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答:有实际意义.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的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并且不增加路由表的内容,但是代价是主机数相应减少.


习题4-10 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128.36.199.3    (2)21.12.240.17   (3)183.194.76.253    
(4)192.12.69.248   (5)89.3.0.1       (6)200.3.6.2
答:(2)和(5)是A类,(1)和(3)是B类,(4)和(6)是C类.


习题4-11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答:在首部中的错误比在数据中的错误更严重,例如,一个坏的地址可能导致分组被投寄到错误的主机。许多主机并不检查投递给他们的分组是否确实是要投递给它们,它们假定网络从来不会把本来是要前往另一主机的分组投递给它们。
    数据不参与检验和的计算,因为这样做代价大,上层协议通常也做这种检验工作,从前,从而引起重复和多余。
    因此,这样做可以加快分组的转发,但是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


习题4-12 当某个路由器发现一IP数据报的检验和有差错时,为什么采取丢弃的办法而不是要求源站重传此数据报?计算首部检验和为什么不采用CRC检验码?
答:纠错控制由上层(传输层)执行。
IP首部中的源站地址也可能出错请错误的源地址,重传数据报是没有意义的。
不采用CRC,简化解码计算量,提高路由器的吞吐量。


习题4-13 设IP数据报使用固定首部,其各字段的具体数值如图所示(除IP地址外,均为十进制表示)。试用二进制运算方法计算应当写入到首部检验和字段中的数值(用二进制表示)。
答:4              28
                   0
               17
    10.12.14.5
    12.6.7.9
10000100   00000101  00000000  00011100
0000000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   00010001  xxxxxxxx  xxxxxxxx
00001010   00001100  00001110  00000101
00001100   00000110  00000111  00001001  作二进制检验和(XOR)
01110100   01001110  取反码
10001011   10110001


习题4-14 重新计算上题,但使用十六进制运算方法(没16位二进制数字转换为4个十六进制数字,再按十六进制加法规则计算)。比较这两种方法。
答:01000101  00000000  00000000 00011100  4 5 0 0   0 0 1 C
    0000000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 0 0 1   0 0 0 0
    00000100  00001001  xxxxxxxx xxxxxxxx  0 4 1 1   0 0 0 0
    00001010  00001100  00001110 00000101  0 A 0 C   0 E 0 5
    00001100  00000110  00000111 00001001  0 C 0 6   0 7 0 9 作二进制检验和(XOR)
    01011111  00100100  00010101 00101010  5 F 2 4   1 5 2 A
    7 4 4 E   取反码
    8 B B 1


习题4-15 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MTU?它和IP数据报的首部中的哪个字段有关系?
答:IP层下面数据链里层所限定的帧格式中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与IP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有关系。


习题4-16 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是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
(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


习题4-17 一个3200位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位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联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位。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进行分片。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多少比特的数据(这里的“数据”当然指的是局域网看见的数据)?
答: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bit,即每个IP数据片的数据部分<1200-160(bit),由于片偏移是以8字节即64bit为单位的,所以IP数据片的数据部分最大不超过1024bit,这样3200bit的报文要分4个数据片,所以第二个局域网向上传送的比特数等于(3200+4×160),共3840bit。


习题4-18 (1)有人认为:“ARP协议向网络层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因此ARP应当属于数据链路层。”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因为ARP本身是网络层的一部分,ARP协议为IP协议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而不使用IP地址,无需ARP协议数据链路层本身即可正常运行。因此ARP不再数据链路层。
(2)试解释为什么ARP高速缓存每存入一个项目就要设置10~20分钟的超时计时器。这个时间设置的太大或太小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考虑到IP地址和MAC地址均有可能是变化的(更换网卡,或动态主机配置)。
10-20分钟更换一块网卡是合理的。超时时间太短会使ARP请求和响应分组的通信量太频繁,而超时时间太长会使更换网卡后的主机迟迟无法和网络上的其他主机通信。
(3)至少举出两种不需要发送ARP请求分组的情况(即不需要请求将某个目的IP地址解析为相应的硬件地址)。
答:在源主机的ARP高速缓存中已经有了该目的IP地址的项目;源主机发送的是广播分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使用点对点链路。


习题4-19 主机A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5个路由器。试问在IP数据报的发送过程中总共使用了几次ARP?
答:6次,主机用一次,每个路由器各使用一次。


习题4-20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答:(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习题4-21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地点: 子网号(subnet-id) 子网网络号   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
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
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
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
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
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
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
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
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
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
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
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
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
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
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
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


习题4-22  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
答:IP数据报固定首部长度为20字节
            总长度(字节)    数据长度(字节)    MF    片偏移
原始数据报     4000             3980                 0
数据报片1      1500             1480                 0
数据报片2      1500             1480                185
数据报片3      1040             1020                3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