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

(2009-12-04 16:06: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45—47页

教学目标分析: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要点分析:

1、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个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课件出示孙悟空动画片)

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高兴的叫出“孙悟空”。

师:孙悟空还为我们发来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到它的花果山去玩玩。想去吗?

生:(学生情绪高涨)想去!

师: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花果山风景图)这就是美丽的花果山,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可爱的小猴子。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小花。

生:我看到了漂亮的小朋友。

生:我看到了快乐的小青蛙。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还用了那么优美的词。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这花果山真是越看越美!

2、师:看到这么美的花果山,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这里一共有几个同学?树上有几只猴子?水里有几条小鱼?水里还剩几只青蛙?……

(按照学生提的问题,进行板贴相应的小图片)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说得真棒!可是,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你们能解决得了吗?

学生信心十足:能!

3、学习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看小猴子跳水(多媒体演示学生所在位置),老师叫大家集合,这里有几个同学呢?

生:这里有9个同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能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吗?

生: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是先算4+3=7,再用7+2=9

生:我是4+3再加2得出9

……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可你们发现了吗,在这里有个不一样的算式“4+3+2”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连加。

板书:连加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在这个算式中,4表示坐着的4个小朋友,3表示在岸边的3个小朋友,2表示跑来的2个小朋友。

师:那么,这样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的算式先算4+3=7,再算7+2=9

同桌说悄悄话:说算法

4、学习连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加,让我们再来看图,(多媒体演示小猴子跳水),求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用一个算式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吗?

生:我认为应该是用5-1-2

师:很好,4+3+2这样的算式叫连加,那么5-1-2这样的算式叫什么?

生: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师肯定并板书:连减

师:在这个算式中,5、2、1各表示什么?

生:在这个算式里,5表示一共有5只猴子,1表示先跳下1只猴子,2表示又跳下2只猴子。

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生:先算5-1=4,再算4-2=2。

3.合作学习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棒极了。相信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聪明。这里还有几个问题,小组互相讨论一下,这些题怎样做,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找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概括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板书:10以内),谁来说一说连加怎样算,连减怎样算?

生:连加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三个数;连减是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差减第三个数。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和孙悟空比智慧,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每一题哪方胜就得一枚红五星,最后以所得五星的数量决定胜负。)

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本题学生如果都答对了,学生方就得五星,反之孙悟空得五星。以下各题均如此。)

第二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课件演示:2+3+4=10   3+1+2=7    9-2-3=5    8-4-3=2

4+5+1=10   7―3―2=1

第三题,小羊过河。

可爱的小羊要过河到对面的花果山上去玩,它必须踩着得数是6的石头才能安全过河,让同学们一起帮他正确计算,顺利到达河对岸。

第四题,你会算吗?

(此题渗透统计知识,教师简单讲解统计的要求,让学生先统计数量,再计算。)

第五题,小猫有几只?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计算小猫的只数。) 

板书设计: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3 +       ―  -  2

 

3 +  10      ―  -  2

 

 

 

反思:本课结束以后,我仔细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回顾!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与童话故事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神话故事《西游记》是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尤其是故事中的孙悟空及他的花果山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可以在喜欢的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扩大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自主练习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摒弃了以往“是”、“好”、“真棒”等简单性的评价,如:“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还加入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这花果山是越看越美了。”“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棒极了,相信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棒!”改进后的评价让发言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和尊重,并同时给其他的学生以鼓励。

由于第一次接触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很多情况下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包括读题等,但我有些眼高手低,今后要多关注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