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养生:北京又一家医院儿科急诊停诊!

分类: 健康日报 |
这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多家医院先后出现儿科停诊情况。随着二胎政策的来临,“儿科医生荒”这个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内科医生本身的工作也不轻松,补儿科的墙决不能拆了内科的墙,所以这个措施即使能够克服法律和技术上的障碍,也绝不可能成为长久之计。
降分录取、重开儿科专业似乎是开源之举。然而,由于儿科医生的现状令人极不满意,即使采取这些措施,也不见得有多少考生愿意“屈就”(这个引号必须打,因为儿科医生本应是高尚的职业)。
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大儿院联合设立了一个“临床医学(儿科方向)”的小班,又称“卓越儿科班”,给予专家带教、出国交流等优厚条件。
据钱江晚报报道,学生在参加“卓越儿科班”面试时,通常被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家里有兄弟姐妹吗?浙大儿院呼吸科主任陈志敏对媒体表示,根据过去的招生经验,有兄弟姐妹的学生,最后留下来干儿科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看到这里,笔者不由想起了影视剧里敢死队员上阵前的悲壮场面。
“儿科医生荒”的原因,许多有识之士都曾指出过,主要是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地位低。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曾写道:我们把生命托付给医生,把财产甚至名誉托付给律师。像这样重大的信任安然委托于这些人,而不会随便托付给平庸或地位卑微之辈,因而他们的报酬应该与这种信任所需要的社会地位相符。加上他们之前所必须付出的长期教育与巨大费用,必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劳动价格。
待遇低是一方面,得不到尊重也许是对医生伤害最严重的,尤其是对儿科医生。少数患者家属不顾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对医务人员提出蛮横无理的要求。在这些极小部分人的眼中,医务人员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仆,在他们身上,旧时代的等级观念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得到了扭曲的加强。
希望全社会都能冷静地反思一下,这些年,我们对医生做错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医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当医生,“医生荒”、“儿科荒”才能不再重现!
编辑:香港财富俱乐部(微信公号:hkfortuneclub)
一手股市楼市经验分享!
中国富豪圈都看的公号!
中国互联网价值供应商!
如果感觉不错,请关注并点赞!
业务合作,请直接留言(请留下联络方式及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