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媒体让文艺杂志透口气:情绪,是一门绝好的生意

(2013-02-21 15:15:05)
标签:

旅游

新媒体让文艺杂志透口气:情绪,是一门绝好的生意

 

詹晟

http://blogfile.ifeng.com/uploadfiles/blog_attachment/1302/43/595543_13613553102253.jpg

笔者为《凤凰城市》杂志写过一些稿件,收到的反馈正面让人欣慰,但也让我注意到大家比较关心的内容,其实是既言之有物,却也要读之有味。这就和现代人的忙里盼闲的心态有关。

大家日出而作忙得低头,却也要偶尔抬头望一下天色无情催人老。即已迟叹夕阳好,亦要遥邀漫天星。此,人性也。

在写《都市夜归人》的时候,笔者坐在香港某个麦当劳的咖啡厅一角,多年在家乡之外漂泊的经历突然杂陈于胸。有读者认为,文中写北京底层匆匆夜行风雨夜归人的结尾很有场景感。其实还是把几许感慨,用比较唯美的方式表达出来。毕竟周董所言,颓废也是另一种美。写出带有浓烈文青味道的文字,其实是一种以文抒怀的自适。你颓你仍倔强存在,而感伤负能量却只能伤人伤己。与其感伤,不如倔强地颓废。

包括写道香港夜市的嘈杂,以及麻将搓起来!”,不过只是我经过旺角多个娱场之外听到的内里空繁而思绪苍白的戏谑表达。能让百姓业余不需要社会思辨以及职场的尔虞我诈,去投入的撮一次,才是父母官们应该创造的社会氛围。当然,中国自古农耕社会的血脉,还是让百姓间产生一种要不起,躲得起的原初狡黠,却也相安无事。

话归正题。这些文艺性的卷首语,遇到新媒体时代,仿若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存可能。为什么?因为文艺代表着情绪与个性的东西,这在Ctrl+CCtrl+V的时代,其实意味着另一种反向激活。个性反而更容易从复制的群懒中突围而出,当然前提是你坚持自我,且能识破商业社会下虚假的个性宣传悖论。试看通街所谓彰显个性的牛仔裤,岂不是这种流水线试“自我”贩售的反讽?

文艺个性大可存在于浩荡网络空间,但其媒体载体就需要实际的营商收入。两者未必互相排斥。就像美国的商业大片,其实往往也充满着正能量的人文色彩。倒是一看就知好人坏人的标签试样板主旋律国片缺乏了人性复杂层面的摸索。

文艺于是需要APP。电子刊物品牌推广来钱更快。既可以解决纸质版本的刊物或许因内容选题受到地域的限制问题,又可以第一时间滚雪球式传播文艺背后的情绪。思念是一种病,怀旧是一种病,情绪本身就是一种传染病,有情绪恰是自我之觉醒。不相信人生来是没有病者,因为人的地一声啼哭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宣誓,无喜无痛,或者掩饰了心中的激越或者就是一种自我约束而要在某个节点爆发。心湖雁过无痕必然因为晚年没有东西可堪回忆而遗憾,不如抓紧文艺情绪,潇洒走一回。都市人,皆需借力别人的文艺点燃自己的情绪,潜移默化才会有不同的人生。

大道从简,心若素兰

卷首语我觉得希望传达的就是大家收工淡倦之际的心灵激活之感,所以我的文字不先求考据但求质感和冲击度

捧起一个杂志,感觉像在听大道理,我作为读者首先就费脑了,接下来还得费钱,还不如晚上啃新闻联播或扒凤凰网。现在不是个讲道理、懂道理就能够出人头地的年代,而是一种原始资本积累的物质,加上心灵空间自我保护的小清新、小情绪夹杂

很多人搞不清这个道理,用新周刊的小资意识去经营业务,却用炎黄春秋的方式来修行人生这门课,岂不是学而不思则罔,妄学而思则更罔。

新周刊15周年的时候让我去给他们讲,我就说了几句类似的话。有人不喜欢《新周刊》和蒋方舟。但也不能否认,有闲一族读其若望梅止渴即便过分的小众就脱节当下。但小众的蒋方舟之所以是主笔,封新城也是用其可用之处

情绪,是一门绝好的生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