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语》心得--修身治学篇
(2012-04-10 13:00: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感悟 |
我的《论语》心得
——孔子告诉我们如何生活
近来阅读《论语》,感到受益颇深。现从中选出我感触最深的,加上自己的些许感悟,整理成文,以资借鉴。我的学识尚浅,不免有见解不深或有误之处,还望师友不吝赐教。行文在摘引处大多摘录详备,而没有仔细斟酌取舍,一则考虑便于以后温故知新,二是便于师友指正讹误,非敢偷懒。译文部分依照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稍有改动。我将它们分为修身治学、处事交友、孝悌诸篇,以求明朗,下面一一述说。
修身治学篇
《论语》开篇即论及修身治学,至理名言不胜枚举,历久弥新。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第一)学习知识、而且经常实践与巩固它,确是人生一大乐事,加上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更是乐趣横生!《论语》中最长的一节或许就是《先进篇》中“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了,它正是孔子与学生交流场面的一个生动的描写。联想到国外,回想起初中所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那些文学巨匠们思想激烈碰撞,迸发新知的交流真让人羡慕,以至于身欲往之。
身处大学已两年,身边学习奋进者着实可敬,日渐堕落者却也可惜。真如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篇第七)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担忧啊!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篇十五)《论语》中还记载有“宰予昼寝”一事。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治长篇第五)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粉刷不得;对于宰予么,不值得责备呀。”又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当一个人已经到了不值得师友责备与教诲时,他的前途也就十分渺茫了。子曰:“过,而勿惮改。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有志于学的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先听听孔子的学生怎么说。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第八)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篇第十九)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趣;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从上面可以看出他们学习努力,并且以仁为目标。我们也知道孔子学说的核心便是“仁”。与“仁”相近的还有“道”和“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第四)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篇第十五)
仔细观察我们学校的学子们,有部分人沉迷于网游或恋爱;较好者听课作业做兼职,稍有所得;多数同学忙于考证,学习各类技能以求将来谋得一较好职业;然而求学以达仁的学生则为数寥寥。我们是否可以据此便说“仁、德、道”不再需要追求,而只需学一项技能或学问?其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追求它们。技能学问可以助我们谋得职位,“仁、德、道”同样可以。如果我们能兼有以上两方面,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那么前途更是无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已经给我们解释清楚了。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篇第十五)
孔子说:“君子用心于学术,不用心于衣食。耕田,也常常饿着肚皮;学习,擦汗给你唱得到俸禄。君子只着急得不得道,不着急得到财。”曾经担心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以至于曾经裹足不前,现在看来真有点多虑了。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用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说:“不着急别人不知道我,只着急自己没有能力。”子曰:“不患无位,换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篇第四)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的本领好了。”那么“仁、德、道”可以得到吗?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谓“道不远人”啊(《中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子夏与曾子所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听孔子教诲。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篇第七)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篇第五)子曰:“刚、毅、木、讷近于仁。”(子路篇第十三)孔子说:“刚强、果决、质朴而言语谨慎,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德。”至于学习的原则与方法方面的,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更显得重要且行之有效。方法简单,但是真正到应用时,我们又运用的如何呢,只有自己知道了。
有了学习的方法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戒除什么呢?子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阳货篇第十一)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生活中如此,网络上亦然。近来屡见朋友们在网络上转载毫无根据、乱发议论的文章,颇不自知这样做毫无益处;也有不少价值低下的文章,被少数缺乏经典熏陶的同学当做好文章分享转载。显然这是应该戒除的。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篇第十四)意思就是,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之为耻。夸夸其谈的毛病要不得,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才是正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篇第四)“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这一点也是我们贫家子弟应该注意的,在学校里不要觉得自己穿着朴素,就感到低人一等。
孔子最称赞的学生颜回不愧做我们的榜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篇第六)与之相对应,我们看看颜回的学习状况。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所欲从之,未由也已。”(子罕篇第九)从中可以看出颜回在孔子有步骤的教导下,竭尽全力学习各种文献和培养品德。我们岂能不见贤思齐。况且如此尽力,尚有不能全部理解孔子的“道”,以至于成就卓尔。我们要想学到真理,岂不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