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中的时光旅行——观电影《前目的地》感悟(4月4日)
(2015-04-04 08:59:23)
标签:
时光旅行宿命周而复始《前目的地》 |
分类: 人生感悟 |
宿命中的时光旅行——观电影《前目的地》感悟(4月4日)
关键词:《前目的地》
电影《前目的地》改编于罗伯特·海因莱恩发表于1959年的小说《你们这些还魂尸》。影片是个周而复始的故事,由迈克尔•斯派瑞、彼得•斯派瑞兄弟联袂编剧并执导的这出环形时光旅行戏,伊桑•霍克、莎拉•斯努克主演,于2014年8月28日在澳大利亚上映。
《前目的地》又是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影片想借助电影中人们穿梭来回、自己与自己见面、交往、对话的情节,探讨我是谁这样的问题,进而讽刺时下流行的穿越题材。这样的题材的电影在好莱坞经常出现。
1945年,克利夫兰的孤儿院里出现了一个弃婴,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小女孩孤独地长大,她在1963年18岁时爱上了一个流浪汉并怀孕,流浪汉却突然失踪了。她在医院生小孩时,医生发现她是双性人,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医院给她做了变性手术,刚生下的婴儿也被一个神秘人带走。他从此一蹶不振,成了笔名“未婚妈妈”的专栏作家。
1970年的一天,“未婚妈妈”走进了一个小酒吧,醉熏熏地把遭遇告诉了酒吧老板。老板很同情他,主动提出帮他找到那个使“他”怀孕而又失踪的流浪汉,唯一的条件是他必须参加他们“时间旅行特种部队”。
时间机器让他们回到1963年,老板把流浪汉放了出去。流浪汉莫明其妙地爱上了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姑娘,并使她怀了孕。酒吧老板又乘“时间机器”前行九个多月,到医院抢走了刚刚出生的小女婴,并用“时间机器”把女婴带回到1945年克利夫兰的一个孤儿院里。
然后“时间机器”再把稀里糊涂的流浪汉向前带到了1985年,并且让他加入了他们的“时间旅行特种部队”。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个特殊任务,上级派他飞回1970年,化装成酒吧老板去拉一个流浪汉加入他们的特种部队。
由于想避免并制止后面所发生的灾难而制造灾难,却不知道自己所造就的灾难恰恰导致了未来的灾难之类的宿命倒推理论。就像“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代之”之类的谶语,或者想用消灭大魔头的方式避免战争,却刚好把我们推向并最终触发了战争。
即使没有时间机器,我们都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忽然感到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这种神秘而奇妙的感觉。好多人都有过当发生完一件事或看见一个场景时就突然觉的以前见过或梦到过。
心理学家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
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熟悉的感觉。为什么人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宿命论认为,每个人都不想成为任何人的傀儡,却不知道命运已经被安排好了,我们不过是在按部就班地践行那些命运。就如那些经典的故事所说,一个人算命,相师说他所珍爱的瓷器会在某个时间节点打破,即使他再小心谨慎,都无法避免那个预言的灵验。
其实不管是顺从还是抗争,我们都被某种超自然的眼睛所注视,被超自然的力量驱动,难逃命运的掌控!客观事实是,你尽量避免的事情,正是由于你的接力避免而发生。事情往往都是这样!
我们总是会有相应的局限性,比如不能用手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甚至无法咬到自己的鼻子,我们不能“灵魂出窍”升到半空看我们,我们也无法跑到前面看我们;我们只能跟在我们自己的屁股后面奔跑,如影随形,但永远都不能领先。
我们希望用百倍的努力,去证明“我能”创造甚至改变这个世界,却如那只神通广大的猴子一样,筋斗云翻得再远,都跳不出佛祖(其实是超自然)的五指山,心魔会让我们无法无天,但有再大的本事,都难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我们跟时间赛跑,但是即使研制出时间机器,我们可以灵活跳跃的时间依然有限。但实际上影响我们的岂止单纯的时间这个轴?改朝换代的历程中充满了血腥与杀戮,即使再珍惜生命,都难以避免如草芥与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我们嘲笑狗儿绕着圈咬自己的尾巴,嘲笑蚂蚁在前行的道路受阻之后就在原地兜圈子,却不知道人类自己,从更长的时间周期,从更高远的视角望下来,也是在周而复始地转圈。和平总是会让人忘记战争的伤痛,然后总是会有理由发动新的战争。
你珍视你的子民与跟你可以扯上关联的人,不管是老乡还是战友,他们被杀你就会让凶手以命抵命,如此冤冤相报,仇恨与彼此的杀戮,如涟漪一般逐渐形成惊涛骇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全然平等的,生命的消失,由于与之关系的不同,有些人会很看重,所以会成为天大的事情,会成为同仇敌忾的理由。
杀人偿命、血债血偿被我们尊奉为正义,性格的弱点即使是公平与正义,都会导致灾难。即使是精益求精都是贪婪,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样是灾难,但小到一个国家,大到整个地球,承载量都是有限的,有生有灭,有喜有悲,不是每个仇恨都需要用另一个仇恨去平息的。
但我们恰恰都希望用索取的方式去平衡自己由于承受损失而受到的伤害,我们都希望那些伤害甚至杀死了我们的亲人的人受到制裁,即使法律不支撑,我们都会以暴制暴,让其以命偿命,从艺术的视角,我们会感受到因果报应所带来的义愤填膺。但是当我们把视角放得更宽阔,难道我们还看不到更多更复杂的因果关系吗?
成功的商人所聚敛的财富,会让多少人承受更大的压力?政客为了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又必然招致多少人的憎恨!比如同样面对猛兽伤人,野生动物爱好者对伤人的动物似乎会有更多的宽容,反而会对受到伤害的人有所抱怨。同样面对暴力,施予“恶人”总是会比施予弱者身上,更容易让我们感受到平衡。
总是会有不同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前行,我们不知道那种力量是如何构成的,比如地球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无数的世界叠加,或者平行或者浑沌。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太强大的力量,即使蝼蚁蝗虫,聚集到一起都会产生骇人的力量,而对人类构成灭顶之灾!而人类也时刻在自相残杀,这是更为值得悲哀的事情!
贾春宝
2015年4月4日星期六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