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ekings
beking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95
  • 关注人气:4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滴滴与快的合并,对抗Uber还是图谋移动支付(2月15日)

(2015-02-15 09:12:28)
标签:

滴滴

专车

微信

出行

移动支付

分类: 创业投资

滴滴与快的合并,对抗Uber还是图谋移动支付(2月15日)

 

关键词:快的打车  滴滴打车

 

· 

西方情人节来临之际,打车软件市场最大变局发生。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经过长期的价格大战后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双方公司管理层经过反复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两家公司进行战略合并。并将在春节后的适当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

管理层团队仍掌握新公司“绝对控制权”。这是最终被各自主要战略投资方腾讯和阿里巴巴接受的“底线”。其内部预期,这一并购“最快创造了一家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其宣布“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全球重要的移动出行平台。

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呼喊“这个春节过不好了”,有人质疑“曾经刺刀见红的冤家即使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否能在同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犹未可知”,有人认为这是受到资本“逼宫”所导致的,因为作为竞争对手,要比谁跑得快,比着烧钱谁的钱都禁不住烧,但作为协作伙伴,却可以形成相应的策略。

甚至有人就此认为“消费者占不到便宜了”,并质疑这是否涉嫌垄断。

 

一个月前,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淄博、沈阳、南京、重庆、天津、杭州等十个城市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专车定位成“黑车”。坊间纷纷为滴滴与快的们打抱不平,现在人家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政策寒流了,你又表示自己的小心脏受不了了——这是要闹哪样啊!

贾春宝在1月12日的文章《叫停“专车”服务,因何引起反抗》中说,政府任性地通过控制出租汽车供应数量的方式助长其在垄断局面下的高傲与任性,并不能给民众带来幸福,同时不遗余力地通过叫停专车服务,以及通过钓鱼执法方式为打击黑车提供莫须有的罪名,就让人感觉遗憾了。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诞生于2012年,自成立之日开始,两者在市场中布局的步调就极为相似,竞争也格外激烈。资料显示,滴滴打车获4轮投资,公布的总金额超8亿美元。快的打车公布的融资金额与滴滴打车相似。随着大量资本的支持,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围绕市场份额争夺的“烧钱大战”也愈演愈烈。

从股权构成角度看,滴滴与快的都算不得本土企业。滴滴打车分别在2012年9月从金沙江创投融资300万美元,2013年5月从腾讯融资1500万美元,2014年1月从中信产业基金、腾讯等机构融资1亿美元,2014年12月从淡马锡、DST、腾讯等机构融资7亿美元。

快的在2013年6月从阿里与经纬创投融资1000万美元,2014年初阿里、经纬创投联合一嗨共同投资1.2亿美元,在2014年10月的C轮融资之后,快的在2015年1月,又从阿里、软硬与老虎环球基金得到了6亿美元的投资。

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分别入股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也成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获取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桥头堡。2014年1月滴滴打车宣布与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与此同时,微信中也添加了滴滴打车的入口;快的打车则在2013年8月接入了支付宝,二者在移动支付方面的角力开始凸显。

业务方面,随着打车软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市场格局已经稳定,有着更大增量的专车成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新战场。

滴滴打车在2014年8月在北京启动专车业务“滴滴专车”,快的打车则于同年7月宣布推出专车业务“一号专车”。2015年初,二者前后宣布进军企业版服务,比拼开始蔓延到商务用车市场。除了滴滴和快的,在专车领域还有AA租车、Uber、易到用车等选手,甚至神州租车也加入战局做起了专车服务。

 

滴滴快的合并后,将成为中国移动出行领域单一最大企业。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两家公司传播的声明,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将担任新公司总裁。主要区别是公司名称的先后排名。但对程维和吕传伟言论的排序,均为程维在前。

双方解释合并原因时指出,“专车领域面临着各种新的变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驾、拼车、公交、地铁等更广泛的移动出行领域,双方均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风险。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动互联网精英人才,独立地顺应市场与用户需求来发展。”

程维表示,中国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地面交通资源,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移动出行平台,人们开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吕传伟表示,双方合并后,将集中两家公司的优势技术、产品人才,不断推出更为完美的出行服务产品,进一步加速市场拓展速度,产生更多的携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更积极有效地推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发展。

程维在声明中提到了发展信用业务的可能性。他说,通过移动出行平台,人们开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吕传伟说,合并后会加速市场拓展速度,产生更多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更积极有效地推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发展。

双方目前尚未宣布进一步的整合计划,但预计将花较长时间分阶段进行。声明称,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两位联合CEO称之为“新公司独立自主的治理模式”。

 

对于纷纭的评论,贾春宝不禁要感慨,人家打架的时候,你们抱怨呱噪,人家握手言和了,你们又觉得了无意思,甚至怀疑人家会合起火来坑你,这犯得着吗?

如果我们由于看到其合并就大呼“垄断”,那么无疑是自乱阵脚。毕竟资本市场强者恒强,如果没有本土机构抗衡,Uber是不会停下其攻城略地的脚步的。但其实滴滴与快的结合,并不如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

短短5年时间,Uber受到各路资金追捧,估值一路走高,仅在2014年就完成了两笔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12月估值达到400亿美元。即使如华尔街日报报道,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合并之后估值或将达到60亿美元。相比于Uber依然是追随者的角色。我们倒是乐见有人与Uber之类的巨头在市场上打一架,并与之抗衡的。

 

另外,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下,2015年本来就是移动支付的决战之年,不管他们联手是为了应对政策挤压,还是对抗UBER之类的外敌入侵,或者是感觉自己以前烧钱太快,感觉冷了而抱团取暖,这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无法横加干涉,更无需评头品足。

从移动支付方面来看,滴滴打车接入的是微信,微信的背后是腾讯,快的打车接入的是支付宝,支付宝的背后是阿里巴巴。所以与Uber的抗衡仅仅是细分市场领域的,属于市场层面的竞争,而更高端的或许是阿里与腾讯之间的协作。

虽然面临着移动入口的争夺,势必会涉及到很多股东的利益和团队利益,但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所赖以生存的支付清算系统之间的争夺,则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所看到与品评的一切都是策略层面的。真正值得期待的,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决战。

 

贾春宝

2015年2月15日星期日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

和讯网专栏 http://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