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表里之间的关系(4月6日)

(2014-04-06 08:33:56)
标签:

清明

传统

哲学

贾春宝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清明:表里之间的关系(4月6日)

 

关键词:清明  传统  哲学  贾春宝

 

清明节,原本是对先人表达缅怀之情的日子,现在随着社会的变局,越来越成为休闲与消遣的日子了。在过清明节的时候,从对祖先在祭祀的时候的凝重,到单纯作为春日的踏青郊游,再到由洗洗涮涮、睡懒觉与购物逛街之类因素构成的懒散时光,这种角色的变迁让崇尚正统与礼教的人很是失落。

当清明这一天从节气变成了假期,我们所感受到的民俗内涵更多地被商务氛围所取代。曾经充满庄严肃穆以及淡淡的忧伤的日子变成了欢声笑语,商家的狂欢与草根的懈怠。

 

不管是属于公众的国庆、中秋、端午与春节,还是属于个人的生日、忌日、相识纪念日、结婚纪念日,其实不过是彼此之间提醒不要相忘的一种方式。从时时刻刻内心的放不下与思念,到只是偶尔或者定期的牵挂。这原本就是精神与情感相对于物质与世俗的败退。

在人的内心都是有情感与精神因素的,当这种情感因素被物质诱惑冲淡,当精神层面的东西逐渐被喧嚣与泡沫替代,我们将成为依托物质而单纯的物质存在。但其实并不是那种精神与情感就荡然无存了,它们仅仅是退守在一个角落之中。

 

清明节原本是“雨纷纷”“欲断魂”的时节,是足以带给人伤感与悲凉的时代,但却逐渐被外出踏青郊游所取代。

所谓的扫墓祭祖更多的成为一种形式,在先人的墓碑前,更多的是片刻的崇敬与安宁,那片刻的追思之后,依然是各自忙各自的。在注重正统与传承的人士看来,假如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么恐怕让家族先人太心寒了。

人常说“泉下有知”,其实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角度,泉下不可能有知。我们所感受到的也仅仅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感受。留在这个世界的人知与不知,这个才是关键。

我们都摆出一副定期告慰先人的样子,不管是生前的孝悌忠恕,还是死后的殡葬祭祀,从本质上看,其实都是在给身边的人看的。大体是希望传达“我们现在怎么对别人,别人以后也会怎么对我们”之类的传承。即使明知泉下注定不会有知,我们依然习惯于跟故去的人聊聊天,跟TA讲述这段时间身边的变化。

但其实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我们也不晓得留下来的人会如何看待我们,当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心理的时候,就去约定人的行为——历来如此!

 

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的时候,我们总认为那很容易,因为即使你内心不认同,但做做样子总是可以的吧!但实际上那种伪装的感觉并不好,在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呈现自己真实的一面。特别是那种不受约束的自然与真实。

任何时候,刻意表现出来谦恭相对于发自内心的折服总是相对简单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那不过是形式主义罢了,反感那种形式的人,往往会认为其实自己从本质上并不如别人所说的那般离经叛道,自己跟别人不同,仅仅是因为不虚伪不造作的。

人都有决定自己的态度、心理、行为与言论的权利,当我们面对压力,无法做到泰然与淡定,那么还是让我们从表面文章开始做起吧。

 

贾春宝

2014年4月6日星期日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