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拾信任与重视质疑(1月29日)

(2014-01-29 08:31:19)
标签:

信任

感悟

质疑

贾春宝

杂谈

分类: 生活感悟

重拾信任与重视质疑(1月29日

 

关键词:感悟  信任  质疑  贾春宝

 

人的成长历程中会都会有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记忆挥之不去,如影随形,即使总是“绕着走”,都总会在不经意之间被触碰的时候,痛彻心扉。对绝大部分的人而言,最为刻骨铭心的,不是得到了多少爱,而是曾经受到了多么深刻的伤害。

任何伤害都是基于真诚与虚伪,信任与质疑之间的反差,你奉献出了真诚,别人却虚伪相待;你给与充分信任,别人却在质疑甚至利用你的信任而让你很受伤。

信任是需要有一方先行放弃自我保护,以友善而非敌对面貌相见的,是以协作而非竞争者的角色出现的。所以不设防的信任也会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在面对虚伪、质疑与背叛之类的伤害多到无法忘记的时候,会无奈地发现,其实质疑是成熟者必要的自我保护,其结果就是会让真诚的人的内心受到伤害。逐渐就会雪藏自己的真诚与信任,活在质疑与虚伪的面具之保护下。

 

人与人之间,如何才会有信任?

信任是发自内心,不是外界强加的。信任基于真诚才会让对方释然,让对方从敌对变得友善,从利益独享变成分享更多的利益。假如信任是基于契约关系,带有某种强迫的色彩,总是会让人感受到那种信任并非出自真诚,虚伪的信任会让人的内心更缺乏安全感与默契。

信任的基础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位,假如是血缘关系,会天生产生信任,如果是婚姻关系,或许就掺杂进入某些阴谋;如果是基于商业的契约关系,那将更多的是彼此利用之下的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系。

当亲情血缘关系被商业契约关系所取代,那么给每个人提供保护的手段就从道德的良知转变成为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了。基于理性的生存压力与维持体面形象的物质索求,确保我们不至于失去那些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都多少会给自己戴上某种面具,让自己趋利避害,甚至不惜使用一些阴谋与伪装。

 

信任并不是对等的,也不是可以等价交换与平等交易的。这是从开始就确定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天生的利益取舍中,从自己的独特经历之中,在质疑与相信之间进行自主选择。你可以选择相信,对方可以选择怀疑;你在相信之中受到伤害,对方不会给你丝毫同情与怜悯。

质疑往往是理性的,至少会让自己少受到一些伤害。信任往往是感性的,是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因为你信任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甚至那种信任被利用,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器,虽然你感觉委屈,但这之间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在人与人之间倡导彼此尊重与共赢的时代,信任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石。但在资源有限利益不均的情况下,质疑是成熟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的安全感会时刻受到威胁。

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必须以坦诚为基础,并提升自己的能量,言行之中显示出更多的成熟稳健,更高的价值。在这个以物质为基础,以契约关系为前提,以利益最大化为个人目标的时代,得不到信任是怨不得别人的。每个人内心的真诚与信任“因子”就是不同的,各种受伤的经历也是不同的。

找对值得信任的人,是方向性的问题。信任基础的核心是本能,某些人天生选择相信,有的人基于缺乏安全感而选择怀疑。有的人骨子里就是倾向于相信的。怀疑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相信别人曾经给自己带来伤害。假如信任的天性在被利用之中受到伤害,就会陷入极为不安全感的陷阱。

在信任与被信任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信任——不是你期待就可以得到的,真诚也不是应对虚伪的法宝。不是你信任某个人,那个人就会相信你的真诚,并给与你对等的信任。

曾经付出信任却受到伤害,而对真诚的人进行伤害的人,也会在某一刻悔悟,并图谋得到内心的平衡,然后就是新一轮的信任、质疑与被利用之后的伤害的关系,只不过是更换了伤害与被伤害的角色。

 

真诚与虚伪、信任与质疑、幸福与伤痛,其实基本上都仅仅是内心感受,即使我们得到了足够充裕的金钱,聚敛就足够丰富的物质财富,都难以消除这些精神层面所带来的内心感受的影响与带来的记忆。

我们并不能强化信任,而只做三件事:首先是用类血缘关系来增加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因素;其次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彼此之间信任的纽带作用,第三是通过互利模式强化信任所带来的正能量。

 

贾春宝

2014年1月29日星期三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