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堂《端午的鸭蛋》(三项技能)

(2019-01-22 22:13:16)
标签:

365

初三上册第  课《端午的鸭蛋》微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品味平淡语言,感受文中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领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
(课件展示)
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二)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板书:

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第1段)     (第2~3段)   (第4~6段)

(三)读课文,品尝鸭蛋

1.指生读第2、3自然段,思考:

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

1)提示:问题1可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矫正补充后明确。
蛋白柔嫩 、油多 、黄是通红的 “双黄蛋” (总:质细而油多) 

2)问题2提示屏显:

现代文引用典故、神话传说等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雅情雅趣。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师总结明确:引用袁枚的《腌蛋》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印证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

点拨提示: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继续画出2、3自然段中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看看汪曾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本文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自读批注,小组合作讨论

巡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动词的妙用及修辞的运用;调动不同感官角度的妙处。

集体交流。

请同学回顾品味语言的基本模式。

学生回答。

屏显:

运用了                 (词语、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特征等)

表达了                     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动词的妙用及修辞的运用;摩读法调动不同感官角度的妙处。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妙笔生花的修辞)

1.“平淡而有味”

示例: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这叫什么鸭蛋呢!”“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这有什么好看呢?”文中时时穿插的朴素的“大白话”,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信口而出,仍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这就是生活味。(全班齐读)

分组品读:

1)“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引导换词:把“扎”换成“捅,把“冒”换成“喷”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不能;“捅”给人感觉力量不足,不出油,而“扎”下去,这么多的红油就冒出来了,含油量是非常高的“冒”让人感觉红油全方位地渗出来,与蛋黄融为一体了,十分诱人,而“喷”给人一种油多而腻的感觉。

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体味。

(四)精读课文,把玩鸭蛋

1.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可以把感受写到课本的空白处

(生自读,圈点勾画师巡视)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精彩句子预设如下)

(1)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2)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师改动原句,同学点评比较。

(课件展示)

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看似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

(生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师总结:原文一问一答,像隔壁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摆龙门阵,唠家常你们同桌两个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亲切感。

(两名同学合作朗读,一问一答)

指生朗读,点评。

师总结:汪老是散文大家,语言自然、朴实、亲切但他写作特别讲究用词的准确、独特他说过,语言的独特不在于用别人不用的词,而在于他能赋予别人也用的词所想不到的意蕴一个“蠢”,一个“秀气”,在他的笔下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 深入探讨:文章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的目的何在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板书: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品味语言不只要从用词、修辞、手法等角度切入,还要重点抓住语言的别具特色,来体味作者的别具情感。

教师总结: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本文的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学生表现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素

权重

评 价 级 

得分

自我

表现

2分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认真倾听、互帮互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

2

1

0

 

目标

达成4分

品味语言

能够抓住语言特色,从关键词、修辞、手法不同角度品味赏析语言。

2

2

1

0

 

理解形象

能够结合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情感

2

2

1

0

 

注:“评价级别”中的A级为能够做到或能够掌握,B级为基本能做到或基本能掌握,C级为不能做到或不能掌握。

 

 

微课堂达标检测题

 

一、试题计划

1.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考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题型:简答题。    

3.试题来源:自编题   

二、试题内容    

1.阅读选文,品味语言

1)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揣摩加点字“吱”,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我走的地方不少,则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成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2.选文第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

 

3.选文中第段描写孩子们端午节把鸭蛋制成“鸭蛋烙子”这一细节,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运用细节描写,把你如何精心挑选某心爱之物的过程分享给大家(60字以内,含标点)。

 

 

【答案】

1.(1)“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2)第一句话。这句话文白夹杂,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有一种淡淡的幽默。

第二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和对比方法,生动地写出了家乡鸭蛋的美味可口。

2.印证家乡鸭蛋的久负盛名,增添文章的雅情雅趣。

3..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总要包粽子,而我负责挑选红枣。我先把红彤彤的枣子倒地盆子里,然后一颗颗拿起来,翻来覆去的看,往往没等到看出问题,这颗艳红的枣子就钻进了我的口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