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自我 |
分类: 教育篇 |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重大而神圣的命题。面对这个命题,我时常在问自己,到底哪些是最为紧要的?最近接触的一些人和事,让我对此似有所悟。
http://s4/middle/6323d774ga2b1698946c3&690
——这是儿子的自画像,忠实地把脸上的黑痣都画了出来。当然,坦诚地面对自己的一切,这种劲头值得鼓励!
昨日因为筹备展览,去拜访沪上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其实,十几年前,我就与她相识,只是一直无缘深聊。昨日走进她的画室,终于有机会坐下来聊下聊。
开门见山,她就说:“我走的是一条男画家不走的小路,才有了今天。”另辟蹊径,需要的是智慧与才情,还需要超然的清醒。她又说:“我无法和别人拼意志毅力,无法让画面充满激情,我只能婉转地、静静地向知音传递着心中悄悄流淌的思绪,把我的感动展现在画布。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观众。”都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够拥有这样直面的勇气。最后她说:“我不管身边的人是在跑、在跳,还是在嬉闹,我始终是一边思考一边慢慢地走,朝着那永远达不到的心仪的目标。”如此淡定与执着,尤其是坚守自我的那种决绝之心,让我醍醐灌顶。我仿佛一下子触摸到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努力成为你自己”。
眼下,为了适应目前单一的评判标准,学校与家长所做的,不是竭力让孩子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所长,而是尽最大可能,花费最大精力在提高孩子的短板。其实,我们在千方百计让孩子成为全才,成为一个个毫无个性特色、才能倾向的全科人才。但是,大师往往都是偏科型人才,比如钱钟书,他当年考清华的时候,数学才得了15分。我们的教育就在这种总分思维的模式下,让孩子们逐渐迷失了自己。
为了在高考中胜出,我们可以放下自己钟爱的科目,努力在自己弱项方面抓分,因为这是最为实用的方针。为了将来就业方便,我们可以舍弃自己喜欢的领域,而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为了提高结婚的成功率,我们回避眼前的爱情,转而去选择门当户对的适龄对象……最终过上在他人眼里幸福,但自己却没有任何感觉和生命激情的生活。这难道是我们期望孩子将来拥有的生活吗?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的作者蔡真妮,有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儿,当别人问其为什么不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时,我记得她的回答是,如果我硬是去给她扳,按照世俗的标准去塑造她的话,不仅女儿会失去快乐,并且这样做的恶果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等着你。
孩子的很多智能和性格几乎是天生的,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但切记要尊重他们个人的意志,在这前提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努力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
达人秀里,面对重伤导致400多针也不能回头的16岁科学狂人卢驭龙,我记得作为评委的周立波感慨道:“既然世界改变不了他,那么就让他来改变这个世界吧!”是呀,在一个个丢失了自我,屈从于权威或他人意志的世界里,我们太需要这些内心强大,忠诚于自我,能够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新生代,因为他们才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曾经有人问一位妈妈,你对孩子最大的希望最什么?她答:“做他喜欢的工作,和他相爱的人一起生活。”我非常认同这位妈妈的观点。一个人如果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他从早上9:00到下午5:00都是快乐的。如果他和相爱的人一起生活,那么他从晚上5:00到早上9:00也是快乐的。这就意味着,他每天都是快乐的,这难道不是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