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学打击乐想到……

(2010-12-23 11:31:12)
标签:

打击乐

教学模式

学习心态

评价标准

分类: 教育篇

    一个周六,上午学完围棋,中午抽空去了一趟市少儿图书馆。下午匆匆赶往虹梅路,前往朱宗庆打击乐虹桥教学中心。

 

    路上,我开始跟儿子商量:“牛牛,我们这样赶时间,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累,要不我们不学打击节乐了,好吗?”“妈妈,不行,我喜欢打击乐。”“哦,妈妈知道你喜欢,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有所取舍。你现在有三个兴趣项目,太多了点,我们放弃一个,好吗?”“不嘛,我都喜欢,尤其喜欢打击乐。”

 

    下一个周六再去时,已是他们幼三最后一堂课。下课前的20分钟,家长被允许进入课堂,观看孩子们这一期的汇报表演。这次,巧了,清一色的男孩,清一色的妈妈。前几次的家长开放日,只要我去观看,儿子都会显得异常兴奋,因此实际的演奏效果反而不甚理想。然而这一次,情绪明显有所收敛。无论是演奏,还是乐理、识谱,儿子都非常出色。尤其难得的是,能够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节奏,注重队员之间的合作,主动融入团队。是前几次的提醒开始奏效?亦或是他想用优异的表现来争取继续学下去的机会?想到这里,内心不免有些欣喜。再仔细看稍后发下来的成绩单,所有十大项目居然是全优哦!老师的评语上更是充满了溢美之词。

 

    之后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中知道,幼三幼四是大部孩子学习打击乐过程中最感艰难的一个时期,因为孩子由于年龄生理发育方面的所限,手脑协调的能力还相对比较笨拙,所以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但我儿子却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实属难得!

 

    第二天下午,带它去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击乐狂想”联合音乐会,这是朱宗庆打击乐教学系统学员们一年一度的汇报演出。儿子所在的幼三因为所学时间尚短,没能上台表演。那天,看着舞台上小朋友们的演出,儿子抑制不住地羡慕与向往。他不至一次地跟我说:“妈妈,等到明年我也能上台去演出啰!”

 

    晚上临睡前的亲子阅读,书目我让他自己随便挑选。儿子竟然拿来了打击乐的教材,他开始不厌其烦地给我进行打击乐的普及教育。从乐器名称,到乐理常识,讲得是洋洋洒洒,滔滔不绝。

 

    讲完之后,儿子很快就入睡了,我却开始辗转反侧,思考着儿子喜欢打击乐各种可能的原委。

 

    首先是西式的教学模式。朱宗庆打击乐教学系统创始人来自台湾,其基本采用的是西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比较尊重孩子的天性。比如通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一堂课的教学,孩子们在专心聆听故事之时,自然而然地集中起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更多的是以正面鼓励为主,很少苛求和责难孩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醒家长,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和掌声。再比如,课堂纪律比较宽松。与整齐划一、严谨刻板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孩子们在这里上课非常自由,或坐,或趴,或匍匐……另外,非常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乐理知识通常比较枯燥、乏味,他们的做法是将它形象化、卡通化、生活化,课堂上常见“二分音符弟弟喝几杯牛奶呀?”这种形式,十分易于孩子们接受和理解。

 

    其次是亲切可爱的老师。儿子爱上打击乐,与主讲的妙妃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长相甜美,笑容可掬的台湾女生,已经深深地迷倒了这里几乎所有的孩子们,当然也包括我儿子。他常常会在课前或课后悄悄地送她一颗糖或一块巧克力,有时还会偷偷遛进她的办公室,故意去捣捣乱。妙妃是我见到过的少有的真正热爱孩子,对孩子有着足够耐心和极其宽容的老师。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她,脸上都是充满着甜甜的笑容。

 

    再有就是无功利的学习心态。我们送孩子学习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比较平易近人,不像钢琴、小提琴那样正襟危坐,高高在上,完全可以用玩乐的心态进入,非常适合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我们对孩子学习打击乐的基本出发点,也只是希望通过这一渠道让孩子接触音乐、了解音乐,为他多样的情绪寻找一个出口,为他今后漫长的人生增添一项乐趣,如此而已。因此,没有任何硬性指标,也没有任何等级水平的追求。也许正是这些无功利、无压力的学习心态,反而让儿子喜欢上了音乐,进而享受音乐带给他的欢乐。

 

    面对孩子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接二连三的考试测验,迫使我不停地思考作为一个家长如何有效地去应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孩子努力去适应它,因为只有适应,才能生存,继而获得发展的机会。试图以一己之力与整个教育体制去对抗,无疑是螳臂挡车。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屈服,更不能成为其帮凶。尤其应该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让孩子接触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拓宽他们的生活层面。

 

    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无需我在此一一赘述,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去阻止?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手段去弥补和矫正?我认为不妨多开几个窗口,多保留一些孩子天性的空间,多提供几个可以获得快乐的渠道。运动、玩耍、音乐、画画、围棋,这是目前我所能想到的,也是眼下正在进行的。

 

http://s16/middle/6323d774g980b9d9be48f&690——孩子们的汇报演出现场

 

http://s1/middle/6323d774g980ba2b28500&690——孩子们带着面具在演奏,感觉太酷了!

 

http://s15/middle/6323d774g980ba929489e&690——妙妃老师带领幼五的孩子正在演出

 

http://s12/middle/6323d774g980bad6819db&690——利用日常生活的器具,进行创意表演,深受我的喜欢

 

http://s9/middle/6323d774g980bb46d2828&690——另一组创意表演,舞台演出居然也可以变得如此随意

 

http://s5/middle/6323d774g980bbcc5b2b4&690——四位老师的演奏只需要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震撼”!

 

http://s13/middle/6323d774g759ac72b496c&690

——三个女人一台戏,中者为妙妃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