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电视,看到CCTV—12正在播出一个专题,探讨关于性教育的话题。
几位嘉宾针对“性教育应该从几岁开始?”,在那里唇枪舌剑。有的认为应该从零岁开始,有的认为应该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有的认为应该是在初一,还有的认为早在零岁之前,打算怀孕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因为意见分歧太大,这些嘉宾们不顾基本的礼貌修养,争得面红耳赤,一片喧哗。这是主流媒体上难得一见的,真实热闹的辩论场景。
面对这些讨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家,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有关性教育方面的一些回忆与思考。
老公一向认为,孩子性教育的基础是性别教育。因此,他在为一所幼儿园做室内设计时,曾有意识地将幼儿卫生间根据性别分开,并配以比较卡通,醒目的标识。
在家时,他利用与儿子共浴的时光,给儿子普及了基本的生理常识。3岁以后,他就不再让我给儿子洗澡,不让我单独带儿子去健身房(因为健身游泳势必涉及沐浴更衣),且尽早地培养儿子独立洗浴的能力。现在,若是老公不在家,待我调好水温,儿子就开始催我离开,叫嚷着他会自己洗澡。
有一次,老公问儿子:“你是从哪里来的?”
儿子答曰:“我是妈妈生出来的。”
老公若有所思,继续提问:“难道是妈妈一个人生你的吗?”
“对呀!”儿子歪着脑袋坚定地点着头。
“不是的,是爸爸将种子种到妈妈肚子里,那粒种子渐渐长大,才有了你。”
“哦!原来是这样。”儿子恍然大悟。
又有一次,我跟儿子在人行道上漫步,不经意间,儿子突然发现墙上有一壁挂式箱子,问我:“妈妈,那是什么东西?”
我抬头一看,答道:“安全套投币机。”
“安全套是做什么用的?”
“为了性行为安全,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怀孕。”
按照惯例,儿子对它好奇的事情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正紧急思考着如何应对他接下去的提问时,儿子却把话题岔开了。
行文之此,我不由得想起一位妈妈,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儿子关于“精子和卵子是怎么见面的?”的提问,跑去请教李跃儿,李跃儿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精子就是这样跑进去的。”
很多时候,是否是我们成人将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其实,孩子只是好奇与直率。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或许只需要用简单的道理,直白的语言告诉他们。
另外,我个人认为,幼儿阶段的性教育,应该采用的是比较形象化的语言,或者一些简单易懂的比喻,让孩子能听得懂,但不必过于写实。因为孩子好奇心的满足,很多时候在于家长的态度,并非实质性的内容。如果,当你觉得有些问题实在不便回答时,我想,请尽可能用科学的术语或者图例,通常孩子面对枯燥的科学术语,很快就会失去追根问底的兴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