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二)

(2010-05-19 15:16:33)
标签:

创造力

早期教育

自由玩耍

想象力

创新意识

心理空间

分类: 教育篇

二、自由玩耍

 

    自从早期教育的理论和重要性被广大家长认同之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幼儿实施各种形式的早期开发。于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早地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儿歌,学会了画画,学会了识字,学会了阅读……

 

    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与以前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孩子拥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然而,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很多家长的重视。因为,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们的“自由玩耍”和“无所事事”,就等同于“虚度年华”。他们认为,即使玩也要玩得有意义,所以他们往往对“益智类”的玩具更感兴趣,对于群体性的游戏更乐于参与。在讲究速度和效率的年代里,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高质量地度过童年岁月,不要蹉跎人生的最初时光。

 

    那么这些看视无意义的“自由玩耍”,对于儿童的成长真的没有价值吗?

 

    科学的研究表明:孩子是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认知周边事物,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获得乐趣和成长的力量,并且自由的不受压抑的伸展自己的个性。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自由玩耍对于儿童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自由玩耍的过程是意志力伸展和发展想象力的过程。而我们都知道,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想象力一定是先于思考发展起来的。人类发现并掌握使用火,发明工具,制造衣服等更多的是依靠想象力,而不是理性。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早早地学会说话,其实是破坏了他的想象力充分发展。

 

  科学的研究还表明;当一个孩子置身在一个没有任何精神压力,没有任何行为目的的环境中,进行无拘无束,轻松自如的自由玩耍时,会使他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些创造活动的价值不在于结果,更多的在于创造活动的过程本身。因为,它能使儿童得到巨大的个人乐趣和满足。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玩耍,效果是否会更好呢?美国心理研究协会(APS)新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父母善意的参与和鼓励,以往一直被认为具有积极意义,而现在的研究却声称此类的参与可能具有负面的抑制作用,因为这样的参与会使孩子的娱乐变成一种有指导的活动,让孩子感到压力而急于求成。因此,父母的干预不论方法如何,可能都是不智之举,都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正确的做法应是父母让孩子自由发挥,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与创造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活动应该是发生在人的日常事务活动以外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创造的独特的个人的“心理空间”。没有这样的一个心理空间,创造也就无从发生。因此,家长提供给孩子一个“自由玩耍”的环境,其实就是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自由创造的“心理空间”。相应地,如果我们将孩子的生活和时间安排得过于密集,无疑就是剥夺和占据了孩子们这种个人的心理空间,创造活动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