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学棋,收获几何?

(2010-03-19 10:08:48)
标签:

儿童学棋

围棋升级赛

思考力

规则意识

落子无悔

东方思维

分类: 才艺篇

    明后两天,牛牛又将迈入赛场,参加七进六围棋升级赛,这是他自学棋以来,第五次经历这样的比赛。

 

http://s9/middle/6323d774g821ded13a398&690

 ——冥思苦想

 

http://s2/middle/6323d774g821df1fdd691&690——三个小“石佛”,一样的表情

    与一些家长关注级位上升,重视棋艺提高所不同的是,我更看重学棋给儿子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因为,在我看来,想要成为,并且最终能够成为职业棋手,那毕竟是凤毛麟角,少至极少。很多家长让孩子学棋,可能更多的与我有着同样的考虑,希望借围棋这项益智类游戏,培养和塑造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十分欣喜地发现,在过去的与黑白棋子相伴的一年多时间里,儿子身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可喜的变化。

 

    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他的专注性和思考力。

    和所有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一样,儿子常常是上窜下跳,一刻不得闲。当初让他学习围棋,就是基于一个十分朴素的想法,希望他能安静下来做一件事。然而,刚学棋那会儿,完全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儿子的种种“陋习”依然难除。听课时,东张张,西望望,有时还与旁边的小朋友你推我攘。下棋时,他也不会安安稳稳在坐在小椅子或凳子上,而是一会儿站,一会儿跪,一会儿靠,一会儿倚,常常需要我们家长或老师的陪伴和监督才能下完一盘棋。

 

    渐渐地,随着讲课内容的丰富与加深,儿子上课时的小动作日渐减少,与小朋友下棋时也不再需要我们的陪伴。有时,看着他专注思考的神情,常常让我忍俊不禁(小子,总算把你骗进去了)。如今,儿子已经能够独立与老师或棋友对弈半个多小时,并且已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是不论战况如何,绝不轻言放弃,都能坚持下完最后一子。与此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发现儿子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玩具的拼装,智力游戏的挑战等,他也开始能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独立地解决,很有些锲而不舍的劲头。更难能可贵的是,有时面对嘈杂的外界,他仍能专心投入地做自己的事,不为外界所动。

 

    其次,初步建立起信誉与规则意识。

    学棋之初,经常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被对方偷袭,那种懊丧感,让年幼的儿子恨不得悔上一手。但从学棋第一天起,儿子就明白了“落子无悔”这条棋界基本的规矩,这条规矩在以后的日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人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言行,你必须对自己的落下去的子负责,你必须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人生如棋。慢慢地,儿子开始懂得,要言而有信,要说话算数,要言行一致。在家里,现在我们跟他商定的一些生活原则和行为习惯,只要他答应,或者他自己设定,基本都能很好遵守。在外面,他跟小朋友一起游戏或者参加其它形式的活动,他都能模范地遵守规则,不会耍赖。

 

    再有,就是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毅力。

    为了落子无憾,儿子逐渐学会了瞻前顾后,三思后行。然而,就算深思熟虑,也未必能够做到圆满。但是,还得“落子无悔”,还得面对眼前的事实,不管这个事实对于他而言,有多么得惨烈!没有伤心的时间,没有懊悔的机会,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弥补,迅速地从几种解决方案中找出最正确、最简捷的方法来处理眼前的问题。有时,我在旁边观棋,看着棋子十分危急,提醒他赶快相救,谁知他说,他早就看出来,那些棋根本没有方法再救活,他已经放弃。那种坦然,那种笃定,令我汗颜。不是吗?在舍与得之间,我们常常举棋不定,儿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及时放弃。眼下,经过无数次胜负的考验,儿子已经能够相对从容地面对,一时的被动与落后,一时的输赢,不至于再严重影响他的情绪。

 

    最后一点,东方式思维的启蒙和熏陶。

    方寸之地的围棋,蕴含着中国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辨哲理。儿子通过无数次下棋的尝试与实践,逐渐意识到,下棋既要计算和推测,又要凭着自己的直觉果断出手,这种相对模糊的、不确定的思维方式,便是典型的东方思维。

 

    随着学棋的深入,儿子领悟到发挥每颗棋子效益的重要性,但伴随着效益的提高,风险也同时加大。所以下棋,既要提高效益,也要考虑风险,其实锻炼孩子的是一种平衡能力。东方文化不走绝端,讲究平和的人生态度,以及人在处理种种复杂关系时平衡的艺术。

 

    另外,围棋中所倡导的大局意识,因势利导,换位思考等等这些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智慧与魅力,无不在深深影响着一个正处于成长中的儿童的内心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