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缩短与儿子之间棋力的差距,我在网上查阅邱百瑞老师讲棋的视频,几次收看下来,获益匪浅。不久,通过《我是常昊》这本书,再次了解邱老师的为师之道,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http://s2/middle/6323d774g7f2a28de1071&690
——再怎么调皮好动的牛牛,这会儿也不得不全神贯注
http://s16/middle/6323d774g7f2a2f00ccff&690——与邱老师对弈时,孩子们神情各异
http://s7/middle/6323d774g7f2a38c5c976&690——邱老师执白一子下去,孩子们开始冥思苦想
我没有当年常昊妈妈的勇气,所以让儿子向邱老师拜师学艺这种事儿,我之前连想都不曾想过。然而,好友何羽的牵线搭桥,让儿子有幸与名师结缘。在陪伴小儿学棋过程中,我得以亲耳聆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邱老师不愧为一代名师,他不仅把围棋讲活了,还将许多的棋理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把小小黑白世界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拓展到无限广阔的领域。如果说,许多教授围棋的老师尚停留在“器”的层面,斤斤计较于如何做好死活,如何提高棋力,那么我完全有理由说,邱老师对围棋的讲授已经上升到了“道”的层面,让我甚为叹服。
第一次带着儿子过去,望着视频中已经见过N次的形象,我神情恍惚,镇定下来,才发觉正如何羽所言:“身材高大,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邱老师召唤儿子上来,让9子与其对弈。不到一刻钟,儿子就输得一败涂地,惨不忍睹。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在幼儿园甚至有着“围棋大王”雅号的儿子深受刺激,表情复杂。邱老师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温和地道:
“你知道吗?输棋才会进步。”
是安慰还是诤言?儿子一脸疑惑,他接着道:
“等会儿,我帮你复盘,复盘的时候,你会知道你输在哪里,你要明白哪些地方下得不好,哪些是你的欠缺和不足,以后改正了,就会提高,就会进步。”
如此谆谆善诱,娓娓到来,既是对儿童敏感内心的抚慰,更为他指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前进的方向。同时,东方式的辩证哲理,便在他轻声细语中缓缓地流入儿子的心田。
儿童学棋,所要经历的第一关,就是输棋。记得当初刚学棋时,儿子常常因为输棋而哭鼻子。之后,虽不哭了,但依然义愤难平。至今,我还异常清晰地记得,有一回,他非常认真地跟我对弈,但结果却落败。那一次,他没有哭,却用双手抱着自己的头,那种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痛苦表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之后,他放出一句话:“妈妈,我明天一定要赢你。”
邱老师给儿子上的第一课,就是教会他如何正确看待输赢,作为妈妈,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大课。
在以后的日子里,邱老师不间断地会给孩子们提到这个问题,他认为,每一个学棋的孩子几乎都想赢棋,但如果下棋的时候,老想着赢,最终他肯定会输。在讲棋间歇,他给孩子们讲述台湾棋手林海峰的故事。林海峰第一次挑战围棋世界冠军失利,当他第二次获得挑战权,临战前他去请教他的老师吴清源,问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吴清源只说了三个字:“平常心”。结果那一次,林海峰如愿登顶。
邱老师经常告诫孩子们:“输赢其实并不重要,你们不要太关注输赢的结果,重要的是你们要关注棋面,考虑你的每一步棋是否下对,是否下在最合适的地方。如果你们能思考为什么输,你们就会进步,输棋岂不是一件好事?”
在一旁观棋的我,也若有所悟。是呀!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跌倒,而事实上,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这种机会,我们就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高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