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学棋家长应该注意点啥?

(2010-01-19 15:47:48)
标签:

围棋

棋童

独立思考

自我纠错

氛围

分类: 才艺篇

    首先需要向大家声明的是,我不是教授围棋的老师,也不是育儿问题的专家,今天有点好为人师的热情,是基于我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一个热心的博友。我想将自己一年多来,陪伴儿子学棋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甚至曾经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一并奉献出来,希望对那些致力于将孩子送上学棋道路的家长有所帮助,有所提醒。

http://s5/middle/6323d774g7d7fbe1ef634&690
——冥思状


http://s16/middle/6323d774g7d7fc34a4e3f&690  ——石佛状

 

http://s15/middle/6323d774g7d7fcf179dce&690

——切磋状

 

http://s16/middle/6323d774g7d7fd598845f&690
——起身状

 

    在正式开题之前,允许我再发几句感慨。我常常在想,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我们需要学习,需要交流,尤其是我们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绝大部分城市父母,都像我一样,都是第一次当爹娘,也是唯一一次当爹娘,没有以往的经验可资借鉴。待到自己好不容易累积起来,却再无用武之地,这是我个人认为中国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

 

    在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下,我想才有了育儿博客的红火。在网络提供的特有平台上,大众不再单一地求救于专家,而是希望多听听普通家长的见解和心得,我想,这或许是番茄妈妈成为网络红人的深层群众基础,这也是我今天斗胆敢跟大家做点总结与提示的力量之源。

 

    回归正题,那么棋童家长应该注意点啥呢?

    一、    请毋指手画脚

    很多孩子被父母送上学棋之路,是因为家长本身的喜好。家长是个业余爱好者,那么,棋艺在最初的几年肯定是在孩子之上。当然,有些如同吾辈,是在陪小儿学棋的过程中,掌握了一鳞半爪。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和前提,家长懂棋,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比如在观棋时,常常忍不住要评价、要指导、要越俎代庖。

 

    一次,儿子与电脑下棋,我在旁观棋。没过多久,我就开始横加指责,数次以后,儿子再也不敢大胆落子,而是不断地询问我:“妈妈,你说现在该怎么下?”第一次,我兴致高昂地帮助他出谋划策,等到若干次以后,我才意识到,由于我的“热心指点”,使得孩子丧失了动脑筋,想办法的积极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儿子学习围棋目的之间的关系,想想当初让他学棋,是想借学棋这种方式,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的行为无疑是南辕北辙。

 

    与儿子在一起学棋的家长中,有我这种不良嗜好的还真不少,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我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常常是举棋不定,胆怯害怕,没有信心,用眼神不断乞求家长的帮助。这难道是我们家长愿意看到的吗?但却却是我们家长的不当行为所造成的。

 

    经过无数次的自我反省之后,尽管现在的我偶尔还会故伎重演,但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棋的过程就如同孩子的成长一样,伴随着无数次的错误与跌倒,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摔打的体验之后,孩子们有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家长的提醒可能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过错的产生,但决不会因此杜绝。放手吧,亲爱的家长们!孩子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也不能代替他成长。

 

    二、    避免急功近利

    对于考级,我并不抵触,我曾在博文《莫视考级为畏途》一文中有过阐述。在我看来,考级是检验孩子一个时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进步情况,去报名参加等级考试,通过考级之种形式来促进孩子的上进心与自信心,或者激发孩子的斗志与韧性,我认为都是有好处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好处,让许多学棋的家长义无反顾地选择考级。

 

    原本,棋力是随着孩子学棋时间的推移以及心智的发育而自然提升的,但目前在考级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很多孩子才刚刚学棋,就迈上了考级的大门。而市场上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推出了很多名目繁多的速成班。这些速成班,通过短期效益,达到短时间内级位的上升。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满足的是家长的虚荣心,伤害的是孩子的长期发展和学棋的热情。毕竟,基础不牢,走得当然不会太远。任何技艺的提升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累积,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此,对于孩子学棋,家长应该放平心态,不盲目,不攀比,不拔苗助长,超越学棋本身,以更加长远、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三、    营造学棋氛围

    我常常认为,孩子对于某种事物的兴趣在于培养,在于引导,在于环境氛围的熏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孩子学棋最好是在就读的幼儿园或学校开始启蒙,周边有同学和小伙伴同时会下棋,有利于维持孩子的学棋兴趣,也有利于通过切磋而提高棋艺。当然,在家附近寻找年龄和棋力相当的孩子,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和手谈,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另外,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学棋,家长最好也能跟着学。如同一位围棋老师所言:“在孩子学棋这件事上,家长们,你们最好送上一程。”孩子跟同学或者小伙伴下棋,毕竟没有与家长来得方便。孩子对学棋的兴趣很大部分是受家长影响,或是在与家长的不断的对弈培养起来的。家庭如果没有学习的氛围,那么孩子学棋的热情肯定会受得限制。但是关于这一点,我发现目前还有很多家长还没有充分地意识到。

 

    为了寻找优秀围棋老师,我曾去不同培训点听过几次课,我发现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家长不是随堂跟听,而是看报纸者有之,织毛衣者有之,打游戏者也有之。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场景。

 

    孩子学棋之路上能够走多远,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相信,每一位家有棋童的父母都希望他们尽可能走得久一些,远一些。那么,在他们起步的时候我们不妨护一把,再送上一程,就如同人生。童年的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的指引。长大之后,成龙成凤,全在于他们自己。如果我们在他们童年的时候,打下足够坚实的基础,那么他们的未来就拥有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这不正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前景吗?

 

   

    四、保护兴趣为重点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四、五岁就开始学棋了,而这个年龄正是儿童特别贪玩的时期。如何让这些他们静下心来,学习和提高棋艺,相信是很多棋童家长共同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追求水平的提升,而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棋兴趣,只要兴趣在,就会有进步和上升的可能性。而如果我们莫视孩子这个阶段自然的特性,无疑是竭泽而渔,就会提前扼杀孩子学棋的兴趣。

 

    按照围棋老师的要求,孩子最好每天都能下下棋。如果从提高成绩来讲,平时多多训练当然是好事。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顾及孩子的情绪。有的时候,牛牛会跟我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下棋。”通常我就会爽快的答应,因为即使是大人,每天下棋也有厌烦的时候,何况是才五岁的孩子呢?

 

    学习上课的频率到底以多少为宜?我觉得家长也要联系自家孩子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很多孩子不只学棋这一项兴趣活动,所以如果每周的学棋任务很繁重,势必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影响到他学棋的持久性。任何一项兴趣发展成为特长,都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而不是浅尝则止就能实现的,所以要想在学棋这条路上走得长久,应该立足于长远,适宜最为重要。

 

    曾经,牛牛上过一个培训班,每周两次,回家还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其中一次的上课时间与他幼儿园放学时间仅差一个小时,期间需要来回接送,吃饭,赶路,非常紧张和匆忙。一个月下来,大人孩子都疲惫不堪。我果断地决定更换学棋的地方,并将频率降至每周一次。身心放松了,孩子学棋的积极性反而上来了。现在,晚上即使九点钟了,他还时不时地跟我来商量:“妈妈,你跟我下一盘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