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夜晚,漫长且无趣。对于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来说,游戏没得打,电视限时看,健身房不能天天去,下棋也有烦厌的时候,上床时间又尚早,那么如何打发晚上大把的时间,成为颇费脑筋的一件事。

——每次出行,都要记得带上它(纸牌)
两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夜晚,我从外面回来,发现他们爷儿俩居然坐在被窝里打扑克。其时,儿子连扑克上的名称尚未认全,我当时既好奇又佩服无比。好奇的是跟这么小的孩子能打什么牌?佩服的是能教这么小的孩子打牌,是多么需要想象力。这里需要顺便说一句,男人在育儿方面常常没有女人细腻周到,但往往却给孩子更多的发挥余地,更大的施展空间。看儿子玩得很起劲,就问他们:“你们在打什么牌?”“金钩钓鲤鱼。”儿子一脸得开心。我一时还没明白,因为之前,我还真没打过这种玩法。等老公解释后我才知道,主要就是比大小,双方各出一张,比谁大,大的一方有权将对方的牌归己所有。如此简单的玩法,但却让儿子玩得不亦乐乎。新鲜、简单的重复、又有胜负这些特点,刚好满足了一个三岁多男孩的心。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有空有闲,儿子都会拉着我们玩上几圈。渐渐地我发现,他对纸牌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其它玩具。我们利用他这个爱好,常常在出门的时候带上一幅纸牌。不管是在火车、汽车还是飞机上,凡是那些无聊等待的时光里,因为有纸牌陪伴,有纸牌消遣,都统统成了儿子的快乐时光。以往等待时最让我们头痛的一些现象,比如到处触摸,坐立不安,“惹事生非”,也显著减少了。
不久,老公又教会了他接龙,儿子更为兴趣盎然。今年冬天,我发现这两种玩法对他而言已经过于简单,就教他玩“争上游”。与前两种玩法相比,这种玩法变法更多,规则也更为复杂,并且可以数人同时参与,儿子的兴趣更大了。在玩中,儿子懂得什么是规则;在玩中,儿子懂得了数的排列与分合;在玩中,儿子获得了身心的愉悦与释放……现在,如果能答应陪他玩几次“争上游”,已经被儿子视为最好的奖赏。
忽然想起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倡的一种教育观念:“生活即教育。”教育有时候无需刻意经营,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能够沉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满足孩子游戏和爱玩的心理,那么所谓的“教机”就无处不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