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神非人
非神非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02
  • 关注人气: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西北之行之甘肃篇(三)——张掖七彩丹霞地貌

(2016-11-05 21:28:42)
标签:

旅游

图片

游记

情感

分类: 旅游日志

大西北之行之甘肃篇(三)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

我们奔张掖而去,其实,就是奔七彩丹霞而去,就是为了亲眼目睹一次七彩丹霞地貌。据我所知,张掖的七彩丹霞地貌有两个景区,但在我提出还要去冰沟丹霞景区的时候,马上被马师傅给否决掉了。说是那个丹霞景区太小,到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就没有必要再去那里。于是,我们就专一地现在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到现在我才知道那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丹霞。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在临泽县和肃南县境内,分布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东距张掖市区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的裕固族风情,祁连山草原风光,沙漠冰川奇景……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是我们这次大西北之行中的重头戏,也是所有景区中客流量最大的景区。尽管大公无私的张老师兴冲冲地走在我们前头去排队买票,在售票处排队买票还是花了很长时间。虽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太阳还是很烈,炎热的天气逼得人直往阴暗处躲,事实上,在入口处我们处于躲无可躲的尴尬境地。最后我们就站在了那根“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柱子下,阳光在那里“断层”。如果像我这种比较矮小的人,或许还有一种你随处可以躲避阳光的方法,那就是躲在那些身高马大的人的身后。所以,在等候的时候,人就显得有些烦躁。但因为有美景的吸引,也就忽略不计了。

    这是景区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车辆,马师傅说这里可能找不到车位了,就让我们在景区门口下车,他就慢慢地找地方停车。
http://s2/mw690/001OyWZAzy76bwDWfjH61&690

    七彩丹霞的门票为74元,由门票54元和景区内电瓶车20元两部分组成任何等待的时间都是漫长的,终于拿到门票进入了景区。可以想象,在相当于我们这里下午两点的太阳的照射下,行走在两旁红色山体的水泥地上,那份赶不走的热始终跟随着你,从那些游客的着装上就可以知晓。听到出来的不少游客说,“太热了!都快被烤干了!”“被烤干了”是对那天天气热的一种很形象生动的描述。在景区游客是不允许自行攀爬彩色山体,需乘坐景区观光车分别登上四大观景台游览,而从入口到观光车乘坐点需要走一段路程。看到两旁的山体略显红色,并无七彩可言,心里未免有点失落,但想到了“掰玉米故事”,还是开始拍起照来。
 

听着旁边的伴儿说,“这个像黄烂泥的山,有什么看头!”既来之,则安之。有那么多的人慕名前来,肯定自有他们的原因,不会是简单的“从众心理”。

景区共有四个观景台,观光车在景区内沿四个观景台走一个大环线,途中停靠站顺序为:景区入口——第一观景台——云端顶观景台(第二观景台)——第三观景台——第四观景台——景区入口,整个环线大约9-10公里的路程。

    下面第一、二两张是我从山下往上拍摄的第一观景台的所在地,第三、四两张是站在观景台上往下和平行所拍摄的照片,是有点像“黄烂泥”的感觉。
 

 

置身于“黄烂泥”之中,突然看到一块红色山体,精神为之一振。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不少游客正从那“红土岭”上第一观景台,而我们还是选择了按正常的游玩栈道行走。

第一观景台位于景区入口西南约1.5公里处,游览车环线的第一站。据说,是景区四个观景台中最大的一个,坐落在一处彩山环抱的小山丘上,由好几个探出到旁边山顶的子观景台组成,之间由木栏栈道连接。主观景台和子观景台连在一起的范围还是挺大的,我们一个一个的“逛”,大概花了半小时左右的时间。

http://s9/mw690/001OyWZAzy76bwGz2oE48&690

    第一观景台很大,这是观景台的一部分,在不同的观景台可以看到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连体山峰。遗憾的是正逢太阳西下之时,我无法拍摄西边的山峰的正常颜色。
 
http://s9/mw690/001OyWZAzy76bwTLQH6f8&690

    下面的观光车道蜿蜒曲折,向前延伸,不见尽头。由于逆光,只能看到连绵不绝的山脉,而无法见其真实色彩。
 
http://s8/mw690/001OyWZAzy76bwI8eI727&690

http://s14/mw690/001OyWZAzy76bwIBzD75d&690

    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地貌?我上百度才知道了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完全天然花的景区,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随着景区的深入,渐渐地陶醉其间,甚至有种被“融化”的感觉。
 
http://s1/mw690/001OyWZAzy76bwIWAbm00&690

http://s12/mw690/001OyWZAzy76bwJga7hfb&690

http://s12/mw690/001OyWZAzy76bwJzqv96b&690

http://s3/mw690/001OyWZAzy76bwJZdK202&690

    看到山间蜿蜒的观光车道了吗?不管是直、横,还是弯曲,都很自然地成为了丹霞地貌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山体颜色曲线的其中一条弧线。
 
http://s3/mw690/001OyWZAzy76bwKp74S22&690

http://s13/mw690/001OyWZAzy76bwKL58g3c&690

    “丹霞观之”前拍照留影自然是少不了的事情,其实,除了石牌上的字,丹霞的风采并没有展现。
 
 
    不同颜色的弧线像宽度不同大小不一的绸带起伏有致,尤其是那些淡黄色的更像一条条的黄绸带随风飘逸而落。

 
 
    虽然我感觉我们有点“不自量力”,也尽管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还是想留下点什么。彩山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们左一张,右一张地“忙碌”着,也许她们在笑看着我们:“哈!在我们面前你们居然也敢这般造次!不是自找没趣吗?”自找没趣就自找没趣吧!又不是第一次,现在的“没趣”不就是为了以后的“有趣”吗?

 

没有了导游的解释,靠我们自己“瞎碰”,导致很多的“象形景观”都被我们忽略掉了。其实,不是我们缺乏想象力,而是没有想到要去运用想象力,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丹霞地貌也有奇石怪林。所以,我知道的“象形景观”很少,其中一个就是第一观景台附近的“众僧拜佛”,那是一片疙疙瘩瘩的红砂岩地貌。

“佛”位于前方白色的扇贝形“佛龛”下,似乎只见圆鼓鼓的“肚子”却不见首。倒是下方一片疙里疙瘩的众多棕红色岩石与“身披红色僧衣”拜佛的“众僧”酷似。不仔细观察很难描绘,低头细看,真有那么点味道。

 

记得第一观景台与第二观景台离得不远,大概是10分钟左右的路程,我们就顺着木栏栈道前行。

第二观景台又称“云端顶观景台”,是景区内位置最高的观景台,因此视野非常好,站在山顶观景台可以俯视到景区内的大部分远近距离的景色。其点、线、面、块与颜色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给人们一种光彩夺目的震撼。有红、黄、白、绿、灰、青等颜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色条布,那种奇美伴随在我们的左右,除了让人惊叹还是惊叹。山下的观光车犹如“踏浪”前行的一艘小船。
 
   
    第一、二观景台上所能够拍摄的地貌颜色不是很鲜艳的,可以说都比较素色。基本上都是红、黄、灰三种颜色的交替。虽然是“素面朝天”,但仍然让人不得不感叹她们的“天生丽质”。而远处色彩鲜艳的山峰,怕是我们的镜头无法触及的。但是我可以想象,雨后的第一、第二观景台上看到的景色绝对要色彩鲜艳得多的。
   
    既然当时没有很好地运用我的想象力,不妨现在来“展示”一下我丰富的想象力吧!夕阳下的彩色大扇贝。“波浪形”的山体,像一幅幅油画呈波浪形向两边绵延,中间就出现了一个个独立的半圆形的“石扇贝”。真的太神奇了!

http://s11/mw690/001OyWZAzy76bxdFtPA1a&690

      像不像一个睡美人?
 
http://s8/mw690/001OyWZAzy76bx4beWHf7&690

     那山峰的又像什么?像不像动物在开动物大会?猴子、兔子、蝙蝠、猫儿、鸟儿、……,找到它们了吗?
 
http://s13/mw690/001OyWZAzy76bxrp3icfc&690

     鳄鱼嘴!像吧?
 
http://s15/mw690/001OyWZAzy76bxrHPc2ae&690

      金字塔还是金色城堡?都像吧?
 
    我还是高估自己的想象力了!我的想象力似乎在这里戛然而止了。一艘黑色的小船在波浪翻滚中行驶,只见船尾,不见船首,小船几乎要被波浪所吞没。又谁又能找到那艘小船?怕只有身坐其间的自己了!

http://s7/mw690/001OyWZAzy76bxsmFy696&690

    现在就来晒一晒美女帅哥们的照片,算是一种“课间休息”吧!丹霞美,心里更美,美满于自然,美溢在眼里,美存在心中。心中有美,一切都美好!
 
http://s10/mw690/001OyWZAzy76bxsKk6Re9&690

http://s8/mw690/001OyWZAzy76bxtbryDe7&690

http://s13/mw690/001OyWZAzy76bxtuUzO0c&690

http://s15/mw690/001OyWZAzy76bxtMEGice&690

    我都搞不清楚哪些是第二观景台所拍哪些是第三观景台所拍了。由于时过境迁,很多的细节都已经淡忘,好像第二观景台离第三观景台也很近,我隐隐记得我们还是徒步到了第三观景台。而这些应该是第三观景台上所拍的照片了,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景的拍摄,第三观景台附近的地貌明显有了更多的颜色。下面图片上那些淡黄的条纹像一个个山峰要开裂似的,从山顶往两边斜挂而下的淡黄色“绸带”大概是大自然神笔挥手而就的杰作。山体上这些密集重叠色彩丰富的彩色条带,色如织锦,非常漂亮。简直难以相信这是山体的颜色。
 
 
     面对大自然如此的鬼斧神工,也该让我们的“资深美女”露露脸了。

http://s15/mw690/001OyWZAzy76bxuW0toce&690

http://s7/mw690/001OyWZAzy76bxvkcui76&690

    有一条灰色大鱼借波浪的“力”顺流而下呢!这是“随波逐流”吧!但有时候很难说清楚“随波逐流”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堕落?
 
http://s16/mw690/001OyWZAzy76bxvGKNpef&690

     远处多彩的山峰林立,好像要一直延伸到天边。群峰争艳,白云与群峰嬉戏。
 
http://s15/mw690/001OyWZAzy76bxw1QOWbe&690

    造物主空中抛彩球,落在地上就成了这样一个个的彩堡,有连在一起的,也有独立成型的。近看土黄带灰色的山峰,奇!遥看红色带土黄色的山峰,神!远处的彩色群山靠近第四观景台,真恨不得长上翅膀马上飞到那里。我欲乘风遨游群峰之上,无奈徒挥双臂难成翅膀。
 
    顺着木栏栈道下山,搭观光车前往第四观景台,最后一个观景台,也是最美的一个观景台,正应了那句话“好戏在后头”呵。顶着傍晚6点半的蓝天白云,拥着五彩群山,真不知道自己是伟大还是渺小?

第四观景台位于景区南面一道红色的山岗上,北距景区入口约 4公里,距第三观景台约2公里,是景区内位置高度排在第二的观景台,是景区内看日出日落的最佳地点。

到达第四观景台看到眼前的彩山,我真的是惊呆了。惊艳它们的美貌,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最美的词汇都无法形容这样的景色。我只能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来形容,希望如此的形容可以做到恰如其分。
 
 
     山间平坦的自上而下的“河床”,好像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彩虹谷”。

http://s4/mw690/001OyWZAzy76bxEssttd3&690

      实在是太美了,必须要来几张!
 
 
http://s14/mw690/001OyWZAzy76bxFuduBdd&690

http://s11/mw690/001OyWZAzy76bxFMs5Q8a&690

      还有她!真人不露相,丹霞可是真面目呵!
 

站在观景台上,双手真的是无法停下,虽然我知道我的双眼摄下的肯定会更多。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大自然怎么可以这么漂亮?

真是“千山波涛涌,百里丹霞红。”

面对这样一幅“翻山倒海”的景象,你忍不住会想:千百万年前,大自然的造物主该是发了多大的脾气,把这一片大地倒腾成如此一幅“壮怀激烈”的场面。倒腾完了还打翻颜料缸,泼了个它淋漓尽致五彩斑斓。
 
 
     那就给它来个拥抱吧!

http://s11/mw690/001OyWZAzy76bxI7chk8a&690

    “大姐,你的丝巾把景给挡了!”前面的小伙子喊道。哈!不是我“高调”,是我的丝巾太“高调”。那干脆来个完全低调的,不用丝巾的背影。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那两辆绿色的观光车行驶在红色的山道上也成了一道风景。这是我所有丹霞照片中最具色彩的,那种美真的让人醉了。然而,在我的目光触及到山沟里游客扔的瓶瓶罐罐时,我的心也碎了。地貌美得入心入肺,而有的人却就成了没心没肺。我不知道他/她怎么会忍心下得了手?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大煞风景的行为!说句难听的话,这种人怎么配到如此美景的地方来!

我在上面曾经提到过张掖的七彩丹霞地貌可以说是集“雄”、“险”、“奇”、“美”、“幽”于一身,而我个人觉得仅第四观景台的丹霞地貌就已经展示出了这些特点。下面我就给几张图片配配文,希望是文如其貌。

先来说说“幽”吧!“幽”即幽静。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游览丹霞的沟沟壑壑。行走在沟壑之间,可见赤壁千仞,峰回路转,一步一景,人移景变,别有一番情趣。环望四周,雄奇诡险,千怪万状,险象环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石径两旁山峰耸峙,高山之巅石堡盘踞,犹如神秘的古堡给世人演绎传奇的神话故事,让人禁不住展开漫无边际的遐想与思古之情。念天地之悠悠,怀古今之万事,那烟岚雾霭之下,群峰深壑之间,人迹罕至之处,不知隐藏着多少未解之谜,撩拨着人们寻幽探秘的遐想。
 
 
    “雄”,即雄伟。很多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许多崖壁高达几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削齐,气势磅礴,苍劲雄浑,可谓“霞山拟岱宗,锦石梁父耳”,“仰觉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巍峨独标峙,登之心旷然”,雄伟而富有力度,即使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满阳刚之美。

http://s3/mw690/001OyWZAzy76bxP2oCK82&690

    “险”,即谓险峻。“无限风光在险峰”,唯险峻能激发人们的斗志而做智勇者登之。但景区的山崖除了木栏栈道可到之处,其它是不允许游客攀登的。据说,丹霞的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发怵,大部分悬崖无法攀登。用古人“栈道依松划,危楼叠石连”,“绝壁当千仞,危崖一线开”,“飞鸟回翔不敢度”等诗句来形容祁连山丹霞的险峻之美亦不为过。

“美”,指的是形态美,结构美,色彩美,意境美,变幻美,丹霞之美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辟,直指蓝天。

顺便提一下,下面最后一张照片是在观光车上拍摄的,而且时间是晚上8点半左右。晚上这个时间还有这样的蓝天,还能看到这样的色彩,是震撼中的震撼了。
 
    “奇”,即奇特。纵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一物一景,堡状、锥状、塔状,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下面图片上的应该是“七彩神仙台”,也是观光车上所拍。我不明白,那些条纹怎么会那样的匀称而有规律,而且又是重复交替?观之,令人惊叹不已,让你觉得它们一定是哪位雕塑大师的艺术杰作,但事实并不如此,而是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张掖丹霞地貌景色相当奇特和美丽,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七彩斑斓,在蓝天、白云衬映之下,显得更加的和谐,产生强烈的层次感,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如诗如画。可以想象,山峰会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色彩也会随着天气和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深浅不同的画面。张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来表达,只能是两个字——震撼。无论用多么美丽的词语,都难以描述张掖丹霞地貌的那种神奇;无论用什么相机,都难以拍出张掖丹霞地貌的本来面貌。在感叹大自然的造物魔力的同时,我宁愿相信:这是上天的衣袖挥出的一片色彩。
    这么多游客步履匆匆,都是为了赶到山顶占个好位子观看落日。我们本没有打算观落日,但看到这么多人都在等着,而且还有不少人专门在这个时间进入景区,就是为了观赏或拍摄美轮美奂的落日。我们既然赶上了这个时间,不留下来实在太可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这个小队有人提出观落日,不用说那是一拍即合的建议。考虑到这篇“游记”的篇幅过长,“丹霞观落日”就另外成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