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6-09-27 10:35:48)
标签:
初中英语教学阅读课题 |
分类: 讲座 |
附件16:2010 年余姚市英语教师暑假“疑难问题”解决培训中的讲座稿
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现状与尝试
余姚市兰江中学 严娟美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四种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词汇的处理建议,然后以这些建议为依据详细介绍了四种阅读课词汇教学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阅读课
背景:近几年各级各室把阅读课的教学提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日程上,余姚、宁波、杭州、乃至全国各地,都在以阅读课教学为重点进行研讨、交流,毫无疑问,阅读课的词汇教学也早就“浮出水面”,期待着我们英语老师的“解救”。
阅读课的词汇教学更加使很多英语教师感到迷茫,无从下手,对如何处理阅读课词汇的做法可谓“百花齐放”“八仙过海”,同一课有不同的处理法,当然,不同的课更是风格迥异了。根据本人的教学实际和听课了解,现将阅读课词汇教学现状归纳如下:
现状一:“忽略不计”型
阅读课课堂上新词汇“忽略不计”,因为学生自己已经预习过那些词汇或者早自习教师已经领读过那些词汇,甚至有的教师已经在上阅读课前默写过生词,所以教师认为那些生词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生词。很多教师利用早自修,先集中领读与讲解生词,要求学生抄写与背诵,然后再听写,学生熟悉了词汇之后再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学生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就会减少,整体理解阅读材料变得容易。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这种情况:每次听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听写的成绩不理想,有时需要经过几次重默才能过关,为此教师和学生都觉得听写单词既枯燥又费力,而且单词的遗忘率有较高。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和厌倦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另外,如果课堂教学都是这样先处理新词汇再进入阅读环节,那么学生在以后独立阅读时遇到了新词汇怎么办?可想而知,到了那个时侯学生就会手足无措,他们没有相应的新词汇处理策略去解决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难道先把所有的新词汇划出来查了字典再去阅读?如果身边没有词典呢?
现状二:“当堂教学”型
阅读课教学前通过领读生词来教学词汇,具体如下操作:教师在开始上课后,让学生翻到课本词汇表,对阅读课里将出现的词汇领读一、两遍,草草了事。理由是担心课文教学的时间不够,教师往往把阅读课教学上成精读课,逐句讲解,逐句翻译。这样,学生的当堂阅读还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每个学生的记忆力不可能都是那么好,通过一两遍的领读就可以记住生词的“音、形、义”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生词那些“拦路虎”的。再说,在阅读后,教师为了检验学生阅读效果会提问,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答案中包含着生词,虽然知道答案,但他也不会举手发言,因为他对生词的发音无法把握。无人举手发言,教师的感觉是学生还是没有理解课文。这样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课堂时间浪费。
现状三:“事后补教”型
学生阅读后再进行词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设计几个正误判断题或选择填空题或问答题等各种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在做练习时碰到新词汇进行适当的解释。接着教师就逐词逐句讲解课文,遇到生词就详细讲解,或用汉语解释或用简单的英语同义词、近义词解释,再举例说明生词的不同词义和用法,有的还会让学生造句。这种做法有助于全体学生理解与掌握新词汇,面向全体学生,且注重词汇的基础且能让学生得到不同形式的能力的训练,如听的能力和讲的能力。但这样做势必造成一般程度及偏下的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无法理解课文,也就是说,不少学生的第一次阅读是无效的。在教师讲解后一般程度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弥补,但那些程度偏下的学生很有可能在教师讲解以后还是无法理解课文。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些学生可能已经拒绝理解,在他们的下意识中这么多生词“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在教师讲解的时候他们不会集中精力去听讲。其二,在一开始,这些学生就不知道自己阅读些了什么,在教师讲解时也是“雾里看花,聋子听歌”,因为对他们来说不认识的单词实在太多了,只见字母,不识单词,更不用说句子了。再回过来说,如果不事先教学词汇,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就会产生障碍,而且影响阅读的速度与效果。
现状四:“集中攻克”型
阅读教学前,教师在词汇教学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教师领读,然后全体学生齐读,接着教师详细讲解,最后有个别学生造句。词汇教学上面面俱到,教师教得具体,学生学得扎实。这样的词汇教学却导致了课文阅读教学的匆匆过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教师已经为学生扫清了阅读“路上”的所有障碍物,学生阅读容易轻松。对以后学生的英语阅读生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此下去,他们就很难适应阅读含有一定生词的英语短文的现状。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这一点“初中学生能够阅读含有3%的生词量的英语短文”。同时,教师也忽略了阅读策略的渗透,使学生在遇到有一定量的生词英语短文时无所适从。
也许,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四种现状的经历,但是我们都明白这样的词汇教学有待于改进。然而,因为主客观的各种原因,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化的教学。现状一的情况只适合那些聪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我们在教的班级即使是学校里所谓的“快班”,也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那种通过预习就能完全掌握一个单词的“听、说、读、写”的地步,于是,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在阅读课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方面显得相对弱一些。现状二则使大多数学生无法掌握阅读课里的词汇,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一个单词要经过多少次的重复学生才能掌握,我们虽然没有去统计过,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是三、五次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我曾经估算过,一般情况下,一个生词早读时领读五至九遍,然后全体齐读两至三遍,在课堂上,同一个单词从导入到学习,至少还得读上6-10遍,也就是说,简单的单词至少要领读10遍,而难的单词则达到了近20遍,可到了朗读对话或课文时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会念这个单词或念不准这个单词。按照这种情况来推断,如果阅读课教学时对词汇的处理只是简单领读一、两遍的话,那势必有更多的学生无法掌握当堂阅读课的词汇。至于现状三,词汇教学是扎扎实实进行了,但要达到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词汇量大的情况下,毕竟阅读课教学不是词汇教学,我们更多的要关注的是指导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经过阅读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出“真知”,这里说的“真知”即让学生明白:提高阅读能力只能通过阅读,并认识到运用阅读策略能够让自己在阅读时“如虎添翼”。
然而,阅读课的词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1. 阅读前,教师对词汇的引入、教学要到位、有所偏废,或者说应该有所侧重,不同的词汇不同的处理。
2. 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词汇学习策略很重要。学生只有会合理运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地进行阅读。常用的词汇学习方法指导如下:
(1) 通过构词法理解生词
构词法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应该在平时注意这方面的渗透。构词法中最常见的是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多数情况下前缀改变词根的词义,而词性不变。比如:un-,im-, dis-,是初中最常用的几个前缀,如果学生对构词法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对unhappy, unfair, unimportant, impossible, impolite, dislike, disagree等词汇的处理,教师就不必把这些单词当作生词来处理了。加后缀改变词根的词性,而一般情况下保留原来的意思。如:-ly, -y, -ful, -ness, -er等,-ly加在形容词后构成副词,如slowly, quickly, politely,等;-y及-ful加在名词后构成形容词,如windy, rainy, snowy, sunny, funny,helpful, careful, useful, thankful等;-ness加在形容词后构成抽象名词,如 darkness, illness, kindness等;-er/-or加在动词后构成名词,如singer, reader, traveler, visitor, collector, inventor等。还有合成词,如everything, housework, playground,hometown, bathroom, classroom等。了解一些构词法的知识,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2) 通过语境理解生词
英语词汇基本上是多义词或多类词,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就培养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词义的能力。“一个词和词组,在词典里是孤立的,但一旦用于具体的语篇中,它就形成了整个语篇结构的一部分,与其它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编码系统及上下文,并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所以,词汇意义不是由词典决定的(当然,词典为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而是由语境及上下文决定的” (李运新1998)。词义的确定,必须依靠语境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例如,九年级第一单元阅读材料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中最后一句Let’s face the challenges instead. “face”作为“脸”的意思可以说人人皆知的,但在这个句子中,“face”当然不可能是“脸”的意思,学生通过对本句子的分析得出“face”在这里充当动词,再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是“面对”的意思。结合语境学习词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以及感知语言的能力。
(3) 通过释义理解生词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用英语来解释生词,可以通过近义词、反义词或英语例句解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
3. 阅读后,巩固所学词汇要及时。巩固学过词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常见的有效的词汇巩固方法有复述课文或词汇串联编故事,也可以课后让学生用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续写或扩写的方法。当堂阅读后,一般不太有时间进行写的活动,所以课后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续写或扩写不失为一个巩固词汇的好方法。读后“写”的活动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词汇,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根据这些建议,本人结合自己的经历特此推荐以下四种尝试。下面陈述的纯属本人个人之见,希望 “一石”能够激起“千浪”,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尝试一:肢体语言教学法
话说去年10月27日余姚市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时,诸复帼老师在低塘中学上的一堂阅读课。诸老师执教的是九年级第八单元阅读课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 听过她这堂课的老师一定还记忆犹新。诸老师对本堂课词汇导入的处理可谓是匠心独具。一开始,诸老师就要学生猜她除了教英语还教什么语言,接着就告诉学生她还教body language. 然后就请一位学生上前模仿她做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阅读材料中要出现的部分生词,如:love; help; appreciate; donate; imagine; fetch; shut the door等。同时把这些生词在黑板上一一列出,还让全体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单词。以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当然,因为是全新的body language学生的兴趣随之升温,也使听课老师的耳目为之一新。紧接着通过四张图片继续引入生词deaf; blind; disabled; special。图片一The old woman is blind. 用She is unable to hear. 来解释deaf。图片二The man is blind. 用He is unable to see anything.进行解释。图片三呈现的是a disabled person, 用be unable to walk well 来解释disabled单词,并蒙住一个学生的双眼让学生体验blind,通过体验使学生进一步领会blind的含义。图片四为一条狗,a dog helper,It’s a special dog. 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special的意思。如此这般下来,从肢体语言到图片,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基本上都一一落实。
诸老师这样进行新词汇的导入和教学让我们明白了一点:教学中的创造力是教学的灵魂,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方法永远比困难多。其实词汇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单词在阅读之前全都抛给学生,应该是不同的单词进行不同的处理。诸老师的课里在词汇教学时就用了三种方法,一是通过肢体猜词义;二是通过学生已知的语言解释生词;三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义。
尝试二:自由问答教学法
记得在上八年级下第八单元阅读课时,我本来是准备了课件的,但没有想到教室里的电脑设施出了故障,无法使用,当然也没法使用课件了。早上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过后,我捧着课本心里想着没有了课件,这节课应该如何上?坦白说,走进教室时脑子还是一片空白,当学生说完 “Good morning,Miss Yan!” 时,我的脑子里突然跳出了一个念头,何不利用一下下周学校的“兰江杯”学科竞赛来导入今天阅读课里的新词汇?
于是,在简单的greeting后,我就问了下面这个问题 “What will you do on June 2nd?
一学生回答:We will have a subject competition. 顺着这个句子我就说:Yes, there will be a subject contest on June 2nd. “Contest”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competition”.第二个问题是:Who will enter this contest? “Enter” means “take part in”. 引导学生回答 “Nearly all the students in Grade Eight will enter this contest. 就这样已经引出了contest, enter, nearly等三个生词。接下去的一个问题是:Who do you think will be the winner in your class? 毫无疑问,全班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都说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严树峰同学。我就问严树峰:Do you think you will be the winner? 很巧,该学生很谦虚,回答说“Maybe.”,我就很自然地引出了modest。然后又让全体学生给严树峰提建议,通过What can you suggest?=What’s your suggestions? 导入suggest该单词。在几个学生提完建议后,又抛出了下面两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statements? What is not mentioned if he wants to be the winner? 在这两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生词statement和mention。最后我进行了补充,算是对“提建议”活动的小结。Yes. Your suggestions are very useful. But besides studying hard,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is very important. Of course, you should take an interest in studying. “Take an interest in”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be interested in”.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because we know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在小结时又导入了生词besides及词组take an interest in。通过提问谈论即将到来的“兰江杯”学科竞赛, 阅读材料中的大多数生词都已经得到了学习和再演。当然每出现一个生词我都会把它写在黑板上,一是让学生在听的同时,通过视觉进一步输入并进行强化;二是为了便于随后的跟读。
就本人而言,这种方法在阅读课词汇教学中是用得最多的,因为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容易操作。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用太多的精力和心思,可以说是一种偷懒的方法,但如果碰到词汇量大的情况,就不太合适了,因为这样太花时间,会导致课堂教学任务的无法达成。
那么,遇到词汇量大的阅读材料时应该怎么办?本人认为,既然是阅读理解,能理解的、能猜出来的或者不重要的、对理解文章没有影响的,都可以简单处理甚至不处理。
尝试三:思维扩散教学法
八年级下第九单元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阅读材料中有25个生词3个短语。这么多的词汇真让我无从下手。如果真要扎扎实实学习这些单词,恐怕得花大半堂的课堂时间,那课文教学就几乎没有时间了。所以,只好用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词汇教学。
一是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简单处理一部分单词。具体做法如下:我事先把下列单词列出在黑板上,quarter, simply, fear, brave, Indian, dark, daytime, wake, awake, fox, natural, equator, whenever, type。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其实,这些单词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大多数学生知道quarter, dark, fox这三个单词,至于simply, Indian, daytime, natural, whenever这五个单词,提醒学生运用构词法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以前已经学过simple, India, day, time, nature, when,相信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掌握。对wake单词肯定有一些学生知道,教师只要扩散一下,学生就能明白awake是什么意思了,这里的扩散指的是:教师只要提一下sleep和asleep,学生就能够由此及彼了。因此,教师只需要教学equator和type两个单词就可以了,然后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二是通过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uyao?话题进行部分词汇教学。这个话题的谈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当堂问答;第二步是课前问卷调查。先说当堂问答,通过What season is it in Yuyao now?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 do you think of spring in Yuyao? Which season has more holidays for us students?等问题及学生的回答来教学学习下列生词season, spring, autumn, wonderful, excellent, holiday。自然,光这样问答来学习生词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三是刚才已经提到过的课前问卷调查。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天我把设计好的一张表格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问卷调查。可以问父母或其他人;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考虑到很多学生家庭还没有电脑,也可以资源共享,从有电脑的学生那里获得信息。表格如下: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uyao? |
|
Language |
|
Location |
|
Population |
|
Temperature |
|
Natural environment |
|
Places of interest |
|
在学生完成这张表格的同时,他们得查阅词典才能知道location, population, temperature, environment的意思,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词典的习惯和能力。对那些长而难读的单词用“一口气法”,让学生一口气念一个单词直到上口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这类作业较感兴趣。同时,也是对自己家乡的一种了解。如此下来,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得到了扩散。所以我把这种方法称作思维扩散法。
尝试四:短文编写教学法
第五区域于6月18日在舜江中学举行了第二次区域英语教研活动,活动的主题为阅读课教学的探讨。有两位老师施教九年级第一单元阅读课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兰江中学吴洁琼老师的一堂课,我参与了从“设计到试教再到施教”的全过程。因为阅读材料中新词汇较多,有20个生词及词组,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使用词典”, 考虑到如果让学生在词典中查阅所有生词,随后的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又如果边读边查词典,也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而且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因为课一开始要引出problem,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学生小组讨论“What can we do for the low carbon?”的活动,活动后由个别学生向全班汇报。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了用老师的report来导入生词。Report 短文如下:
Nowadays, we are doing many bad things to the earth. It’s unfair to her. Of course, it also affects our daily life. It’s not eas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However, we needn’t worry about it. We can regard the problems as challenges. For example, we don’t go to school by car. Instead, we can go to work by bike. We should believe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s. The earth will become worse and worse unless we do more good things to her. Anyway, it i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arth.
对短文中出现的生词作了不同的处理,能理解的不解释,如duty, easily, friendship, disagreement, unimportant, be angry with, go by等可以通过原有知识和构词法理解词义,就不必让学生查词典。能猜出来的不查词典,如 instead, unless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猜出他们的词义,也不必查词典;实在不认识的单词查词典并确定其在短文中的含义。这样一处理,需要查词典的单词已经不多了,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fair, 所以对unfair也就不能通过构词法解决问题了。这样既做到了查词典学习策略的渗透,又加强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词汇的能力。而且我们都知道,一节阅读课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策略的渗透,而是多种学习策略的运用。让学生明白;在阅读时应该运用各种方法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利用短文导入生词既能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因为这是一种与课堂里要阅读的短文完全不同的文章,又能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让学生感觉不是专门在学单词,而是为了理解与表达的需要,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词汇。当然,光导入了生词还是不能得到掌握生词的目的,还需要有一定的“读—拼—读”的时间,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才有望达到完全掌握生词的目的。
结束语:在教学中,“教无定法”已经为我们所普遍接受,只要能够让学生通过一堂课教学掌握当堂课里的词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能够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习惯,因为仅仅靠几单元的阅读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充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