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2019-11-29 20:45:27)
标签:

亚洲

东南亚

旅行

历史

世界遗产

分类: 亲历

那是四年前的冬末春初。

 

从安达曼海边的缅甸旧都仰光乘车上溯到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需要整整一夜时间。

 

早春二月,凌晨时分的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仍然漆黑一片,热带的地域也尚有微寒。戴着棉帽的缅人司机们,早已在夜色中围堵在尘土飞扬的大巴车站,争取说服刚从大巴下车的异国旅者包乘他们的汽车。司机们的“裙子”在微风中摇摆,这是缅甸人习惯穿着的隆基,隆基之下,是一双双蹬着人字拖的,黑黢黢的双脚。

 

这个漆黑一片,却又人头攒动的地方,在中世纪时曾被称为是“粉碎敌人之城”,以及“铜之土地”。这座缅甸千年故都的正式名称,是为蒲甘(Bagan)。

 

作为走下大巴异国旅客中的一员,在包围在身边的人群中我注意到了一位揽客者。那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司机,黑暗中的微光下,我只能稍许看清他浑圆饱满的脸盘。他的笑容看起来很真诚,眼神中带着一丝天然的善意,让我放松了对此类人的戒备,跟随着他的脚步走向远处。

 

我坐在了副驾的位置,司机还有一位朋友兼助手坐在后排,他们两人一起帮我把行李放到后备箱——那种态度和动作依旧沿袭了数十年前英国殖民统治带来的习惯影响。那辆车是一台右舵的、九十年代初日本产铃木牌小型越野车,车辆启动后音箱中会传来日文的温馨提示语音。透过车窗看看其他搭载旅客的小汽车灯光,可以发现这些用来做旅游生意的车几乎都是同一款式类型。

 

胖司机用最快的速度把我带到一座高大的佛塔下,他和我一同攀登上佛塔顶端。面对着远处的黑暗,伊洛瓦底江平原干燥的空气,伴随着微微寒风不停地钻入到我的鼻孔。

 

不久,远处天空的颜色有一些微变,逐渐,这种颜色开始变浓,大片深红色从地平线下升腾而起,头顶的黑暗一点点消解,地面景物的轮廓开始显现。慢慢地,火红色的太阳出现在东边的天际,光线播撒开来,大地终于显露出它的真容。“万塔之城”携带着亚洲千年的古老光辉,一览无余展在我的眼前!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壮观的万塔之城

 

散落在黄色砂地和深绿色灌木中的一座座佛塔,错落有致,古韵悠然。我刚到达1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得以一窥闻名遐迩的蒲甘全貌。这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动人景象太过震撼人的心灵,难怪当年马可·波罗造访此地后也评价其为:“世界最美的景色之一”。

 

我登上的观览日出的塔叫做瑞山陀佛塔,传说这座佛塔的神龛中放有佛陀的一根头发。这座佛塔和其他与其造型相似的数千佛塔一起,构成了蒲甘这座占地67平方公里的庙宇之城。

 

蒲甘地区的数千座佛塔,是从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的两百余年中陆续建成的。公元1057年,蒲甘王国自信的国王阿奴律陀四处征伐扩张,他的武力将小乘佛教带至蒲甘地区,阿奴律陀本人皈依小乘佛教,随即开始在伊洛瓦底江畔兴建佛塔。

 

阿奴律陀死后,他后世的几位继承者特别是江喜陀、阿拿翁薛胡和拿那拔地薛胡等人延续了他的事业,不断扩大佛塔修建的规模。蒲甘在前后几代国王的营造下,逐渐成为整个东南亚首屈一指的佛国圣地。

 

万事难离盛极而衰的定律,北方庞大的宋朝虽未来袭,然而更加遥远的蒙古势力却已强势崛起。13世纪后期,蒙古人先是席卷中原,建立元朝,不久之后,元世祖忽必烈汗挥师南下,击破蒲甘。在这场疯狂而令人骇然的掠夺和洗劫过后,昌盛一时的蒲甘迅速走向衰落。

 

被元军掳掠过后的数百年里,蒲甘承受着不停地风沙侵蚀,佛塔的损伤十分严重。到了当代的1975年,蒲甘又遭遇了6.8级强烈地震,多达80%的佛塔在此次地震中被破坏,很多佛塔甚至从此成为半废墟状态。

 

胖司机载着我,在这些或全或碎的大小佛塔间穿梭。被缅甸官方称为“蒲甘考古区”的佛塔地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路”,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都在同样的砂石路面上往来。胖司机太熟悉蒲甘的路,在一个让初到者失去方向感的地方,他的汽车仿佛自带指南针,往往用很快的速度就能顺利地到达目标地点。

 

他带我一同参观精美的阿难陀寺,在那里我碰到几个看上去腼腆的缅甸女孩,她们却主动要求与我合影,胖司机也笑称我成了“super star”。他又载我去到了远离老蒲甘,很少有旅行者前往的波帕山。这座突兀的火山颈山峰,其宗教意义就如同法国圣米歇尔山或是希腊奥林匹斯山。上山的台阶上有身着粉红色僧袍的尼姑和众多觅食的野猴,山顶的一小块平台,几个脸上涂抹着“拉纳卡”的孩童正进行着一场小型足球赛。在这里,我体验到了蒲甘别样的风情和美丽。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突兀的波帕神山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面敷拉纳卡的缅族男孩

 

傍晚,胖司机和我一同坐在高大壮观的嘉德帕林寺平台上,等待日落。

 

我在蒲甘旅行的那些天,正是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地方武装爆发激烈冲突的时日,就着这个话题我问向胖司机:

 

“你去过果敢和佤邦那些地方吗?“

 

“没有去过“,他笑着说。

 

“你害怕战争吗?“

 

“害怕啊,当然害怕,过去几十年缅甸一直有战争。“他依然笑着回答。

 

“那么现在正在发生的这场战争呢?“

 

“好在蒲甘离那里很远,不会影响到我们。“他始终保持微笑回答我。

 

我也笑了。

 

余晖映照着远处的丛丛塔顶,那副画面和睦而安详。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日出日落

 

翌日清晨,从布勒迪塔的露台远眺,许多热气球与红日一同升起,蒲甘热闹的一天又开始了。

 

胖司机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来接我,依然带着他标志性的笑容。

 

他带我到伟大的达玛央吉寺,这是蒲甘考古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庙之一。其内部有着神秘的砖石通道,以及保存完好的浮雕和壁画。典型的蒲甘建筑风格,精美的墙壁雕刻以及神秘的建造往事,无不尽显这座宏大庙宇的魅力。

 

走出寺院,一个脸上涂有拉纳卡的小女孩开始跟着我,努力向我推荐她贩卖的漆器。小女孩有着十分精致的五官和一张漂亮少见的脸庞。

 

蒲甘是东南亚有名的漆器之乡,以漆器制作而闻名。我来到女孩的摊前,看了几个漆器,确实算得上很精美。可是不知为何,那一刻我始终没有产生买下她手中漆器的欲望,任凭她用楚楚动人的眼神注视着我,最终我还是转眼离开。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忘记她那双泛着水波的双眼。

 

回到车里,我有些疲惫。胖司机将副驾的座椅靠背放倒,让我得以平躺下来。他驾驶汽车离开喧闹的寺院群,开往更远的地方。

 

我们来到蒲甘南部的南达曼耶寺,寺内的地道僧院可供人打坐参禅。我在这里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学起别人冥想时的样子。我却无法像真正的冥想者一样达到超然的状态,脑中只有蒲甘的一幕幕景象不停闪动。

 

午后的闲适光景过去,胖司机带我回到伊洛瓦底江畔。深黄色的,平缓而宽阔的江水向南奔流而去,小木船被拴绑在岸边,随波摆动。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江畔

 

站在江岸边,回望蒲甘的佛塔,迷人的景色令我难以释怀。拥有着东南亚所独有的古代建筑群和绝世人文风光,蒲甘虽在1996年就被列入到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但因种种原因,到我前往蒲甘的2015年,蒲甘始终未能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相关评选委员会的青睐,不觉大为遗憾。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行走在成为世界遗产前的蒲甘

美轮美奂的蒲甘佛塔,足以欣赏一生一世

 

天色渐晚,胖司机将我送到了长途汽车站,我意识到自己将告别这里。摸黑前来,趁亮离去,看到的不同模样的长途车站让人感到有些喜感。胖司机与我告别,和他相处的两天很愉快。明天凌晨他还会继续来这里,在大巴前等待新的客人到来。

 

2019年7月,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蒲甘终于得到与会机构和专家的一致认可,被正式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中。这颗闪亮的世界遗产遗珠,终于获得了一份迟来的,应享的荣誉。




                            本文部分原载于《文汇报》2019.11.28日刊,作者本人。本文中所有图片均由@大寒卡顿斯基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