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基尔达岛——英国(No.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无法见证的世界遗产欧美篇 |
圣基尔达群岛(英文:St. Kilda,苏格兰盖尔语:Hiort)位于苏格兰外赫布里群岛最西岸,距北尤伊斯特岛(North Uist)西北64公里,是大西洋北部的群岛。最大岛屿是赫塔岛(英文:Hirta),其海上悬崖是全英国最长的。另有波雷岛。
圣基尔达岛曾有2000人口,但1930年起已是无人居住,最后仅余的36人向政府请愿迁村,于该年8月29日搭船迁往苏格兰本土(现时只有军队驻守)。圣基尔达岛于198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英国唯一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圣基尔达”(St. Kilda)的语源有多种说法。许多圣基尔达岛的历史遗迹有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但它的书面记录却要追溯至中世纪。
圣基尔达群岛中的波雷岛,海拔高度只有384米,但经常笼罩在云雾里,世界上最大的塘鹅群在此繁殖,2010年约有6万对左右。以前圣基尔达岛民为了维持在这个偏远地方的生活,会赤脚攀爬这些危崖,抓取鸟与鸟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e/Sraidhiort2.jpg
早在1930年最后一批土著岛民撤离之前,人类就已与圣基尔达群岛上的鸟类共同生存了2000多年,这一点已被在横贯苏格兰北部的格伦莫尔山谷中发现的史前巨石文化的神秘废墟所证明。1695年,一位旅行家把圣基尔达群岛上的居民称为“迷失在金色年代里的孩子”;另一位旅行家则说,“这里生存者世界上惟一一群能感受到真正自由的甜蜜的人们,他们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幸福”。
文明的入侵对岛上居民的文化是一场真正的冲击。他们被迫坐在苏格兰独立教会教堂冰冷的长椅上。与此同时,来访的人也越来越多。联合王国的钱币开始在岛上少量流通,岛民们学会了用自制的编制袜、粗糙的原料及鸟蛋与游客换钱。
1927年,威廉米娜·巴克莱护士自愿来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圣基尔达群岛为岛民服务。孰料,天花的流行迫使岛民们于1930年彻底撤离了自己的家园。其后,岛上的住房、教堂和校舍无人照料而荒废乃至坍塌。岛民们用来存放生活用品的石屋也成了野羊的藏身之所。暴风鹱干脆将窝筑在了屋顶上。
1958年之后,有些志愿者陆续来到岛上,依照原样修复了教堂、校舍和少量住房。管理员克兰从前的住所,成为看岛人夏天的住处;另一处住房则改造了博物馆。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些志愿者至今还不能在岛上过夜,而且每年来岛上参观的游客人数控制在1000名之内。大西洋呼啸的风暴往往使船只几个星期不能靠岸,游人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来岛观光,这在客观上对岛上的原始生态环境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也算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点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