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从大漠到隔壁,从山川到麦田,金黄色的土地上孕育了盛美的自然风光和壮丽的人文实话。从敦煌举世无双的莫高窟,到嘉峪关雄伟的城关长墙,从古丝绸之路到佛教的传入,从旧时激烈的战争到现代火热的生产车间,这里有着数不清道不尽的故事。
今晨我怀着略感复杂的心情走上了嘉峪关北的悬壁长城。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登上一座座了望塔、烽火台,虽然这些古老的建筑都有后人修复之痕迹,但仍有一种波澜壮阔之感涌上我心头。此刻的时间似乎飞速走动,历史上发生的一幕幕似乎电影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也感慨自己一个月前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城市穿梭,仅仅一个月后的现在却又在西域边关长城脚下,由此感叹这无比迅捷的速度没有在几百年、几千年以前实现,不然我们智慧非凡的先民又能借助这种速度创造出多少灿烂辉煌的文明。
告别了嘉峪关,以及被雄关所哺育照料的嘉峪关市,我们沿着河西走廊继续下行。经过了酒泉的市区后,河西的原始风貌再一次被一一展现出来,繁忙的集市,孤独而又丰收状的红枣摊,来往穿梭的淳朴的人民,还有菩萨心肠智慧深远的出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值得被过路之客所牢记,被它自身的气质所升华。
下午六点左右,我们此行在甘肃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河西重镇张掖到了。对于家乡西宁来说,张掖是离西宁里程第二近的地级市,跟西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对我个人来说,几年前父亲因工作关系途经此处,驻留数日,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我来到这座城市,也自然产生了一种拜访或是找寻父亲足迹的感受。
从一进城起,一股浓烈西北城市的风格味道便扑面而来,街道包围中矗立的鼓楼(镇远楼)显得很有气质。找到住处,吃过张掖的名小吃搓鱼子,我们伴着余辉在城内漫步。张掖古称甘州,甘肃省甘肃之名也是由此而来,从它的名称上你就会想到这座城市必然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底蕴和文化的城市。我们穿过明清仿古街,走到了甘泉公园门口,由于天色已晚,公园已然闭门谢客,于是我们又折返后一直走到了有着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木塔。对于木塔,不看则已,一看才知道,张掖的木塔竟是为供奉释迦牟尼舍利而建。真是让人想不到,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城市,竟会保有如此珍贵且修葺完好的文物建筑。同时我也在想,也许幸亏因为地处偏远,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才得以更好地保存,免遭恶人俗人之毒手,不禁感慨社会曾经的黑白颠倒。
登上塔顶,遥望甘州,突然感觉自己身处古代,一种神游往昔的梦幻之感萦绕心头。在这一刻,我怀疑自己正站在时光机的边缘徘徊,灵魂被时间长河和文化积淀所包容,我彻底融化在这座城市的氛围中。
张掖是可爱又可敬的,她常被父亲提起,仿佛这里是父亲的故乡;这里的人们唱着花儿,跳着藏舞,因为地理原因被河湟文化浸染,被整个青海文化所熏陶。看着这里的人们面对佛塔,双手合什,听着他们口中诵经,我感到悠久的文化与信仰深深地根植在张掖人的心中;听着这里的人们唱着《我的祖国》、《浏阳河》,我又感到不管是大漠戈壁、河西边塞,还是江南小镇、流水人家,神州大地上每个角落的人们都由衷地热爱着自己的中华母亲,热爱着自己伟大的祖国。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能坚固自深的文化,能使华夏儿女团结一心,共创美好的家园。
深夜1时14分,笔欲停,心未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