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5fde88e77dbab187ab9b5166ae53239c.jpg
去年,BBC发布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网上引起热议。纪录片中,5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博亨特中学,开办“中国学校”。在4周内给50名英国中学生上课,然后,让“中国学校”的学生与“英国学校”的同龄学生一起考试。最终,中国实验班学生的分数比英国班学生高出10%。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05b9a12f6a991ea02a8f152ef37a596.jpg
△纪录片中,中国老师教授扇子舞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206708337f508d65acc22bd5f22f2d02.jpg
△纪录片视频截图
这个纪录片播出后,引起了中西教育方式大讨论。一年前,上海的“一课一练”进入英国课堂,一年后的今天,英国半数小学将采取“中式方法”教数学,英国的一系列组合拳让国人着实感到自豪。
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的代名词,这些变化是在印证中式教育的“逆袭”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英国虚心做起了学生?
理性看待:中式教育VS英式教育
东西方教育的优劣评判和学习历程,有史考证就至少几百年了。近代史上,中国“师夷长技”,更多就是从教育发力,追赶欧美工业化的进程。近年来英国反向学习中国,究其原因在于英国基础教育的某些方面凸显了不足,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然而说英国学习中式教育,其实我们必须要看到其中有明确的指向和范围,在许多方面,西方教育体系依然是中国的老师。
当前,每年有超过15万中国学子在英国留学,足见高等教育领域英国依然优势明显。即便在基础教育领域,英国也并非满盘皆输,而是各有所长——中式教学效率较高,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受损;英式教学恰恰相反,学生自由度较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容易让学生各显所长、竞相发展,但学习效率却低下。
此番英国虚心当中式教育的学生,就是看到了自身教育模式的不足,通过学习中式教育的精华,弥补自身的不足。但并不是就意味着对中式教育的顶礼膜拜,也并非全盘照搬。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忘却了中式教育的短板和不足。
冷静思考:教育成功的关键更多在“观念”
钱学森老先生的“大师之问”告诉我们,中式教育还不是成熟模式。这一次英国向中国“取经”改革教育模式,行为和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对于中式教育,英国的家长和老师们同样存在广泛的不同意见,敢于尝试不能不说是勇气使然。反观我们,面对中式教育的不足,我们是否亦应该大胆尝试呢?对于西方教育体系中科学有效的做法,我们是否敢于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在“取消作业”和“严禁补课”等改革上,我们同样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质疑和压力,我们能否坚持到底呢?
教育方法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参与教育活动的人要改变观念。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争论,最终也要落足到“有益学生成长”的初始点上。东西方学生的天性、文化背景、教育传统都和中国不同,因此教育模式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
这些年,中国的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完胜”二字还很远。面对英国虚心当“小学生”,我们也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探索、借鉴和反思不应止步!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