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面对最真实的中国—《走基层•皮里村蹲点日记》有感
这两天看过《走基层•皮里村蹲点日记》的人都会感慨万分,被孩子们感动,同时也很揪心,特别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我跟所有观众一样,看到这七天的《皮里村蹲点日记》,第一个感受就是感动,感动于皮里村的孩子们,感动于郭玉琨这样的基层干部,当然,也感动于敬业、尽责的记者。
所有感动都可以化为行动,帮助片子里边的这些塔县的孩子们,帮助这里的学校,帮助这里面的干部们,帮助来到塔县的支教老师。
但是仅有这样的行动远远不够,因为它带给我们更多人的是一份深切的思考,思考什么——通过这七天的报道,我们看到无论是进步还是落后,都是今天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和平发展,建设了六十多年,仍然会通过真实的电视镜头,看到因为一双鞋而不能上学的孩子们?
今天的中国既有六十多年来巨大的进步、成就,有北上广这样特大的城市,但是同时仍然有像皮里村这样的仍然处于贫困落后、仍然亟待发展的地区。中国GDP达到了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排在世界110多位。我国的教育经费到明年就达到GDP的4%,但是即便达到了4%,仍然不够,仍然需要不断地去发展整个国家经济,让每一个村子里的孩子们,都有更充分的条件,走进课堂。
改变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局面,一夜之间很难完成,需要持之以恒。通过记者的报道,我们看到基层有更多的像郭玉琨这样的干部,这些干部就是我们基本国情当中的一部分;我们也看到那些仍然身处在落后当中的皮里村的村民们,看到孩子们渴望上学,渴望梦想这样的目光,这样的追求,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脚印,他们的态度,他们对待今天生活,去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态度,也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
对这样的国情有了最深刻的认识,我们才有更多的更明确的方向,更多的具体的努力来化为行动,来改变我们的中国。
新闻人需要重拾“两脚泥”好传统
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全国的新闻媒体,非常多的记者,此刻就在一线进行着深入的采访报道。我们看到了绿皮车上的蹲点日记,看到了板桥乡的蹲点日记,印象最深的,昨天《人民日报》江夏老师关于藏香猪圈养后的一线的采访,等等。
我想新闻人需要重拾“两脚泥”的好传统。在群众当中报道群众,反映群众呼声,是新闻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好传统。只有脚踏两脚泥,才能采访报道出反映真实国情的好新闻。
不过也无须讳言,这些年一些新闻记者的习惯不太好,出现一些“老爷记者“,出现一些”文件记者“,出现一些趴在电脑上的记者,这样的状态不能忠实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所以走基层的报道过程,其实是广大新闻工作者补课的过程,是完成基本职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真诚面对一个真实的中国,只有走近群众真实生活,才能去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只有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群众的诉求。其实这个国家的目标,最终会分解成一个人的目标,一个家庭,一个村子的目标。国家的落后,也是分解为一个人,一个村子;国家的进步,最终也要体现为一个人,一个村子,一个家庭,一点一滴的生活的变化。
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按照最理想的模式,有的人说为什么不能把皮里村整个搬出来,是因为我们虽然有很多移民的努力,通过这样的办法能够解决当地人民存在的问题,但是有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国家资源有限,我们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来逐渐地去改变他们的面貌。
走基层的报道,其实是帮助大家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今天皮里村的孩子们,今后不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求学,而是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我们才能看到像郭玉琨、阿依甫这样的基层干部,像王晰昧这样支教的老师,他们才能够真正满意地感到自己尽到了责任。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村子的变化,一点一滴,汇聚在一起,最终成为这个国家的变化。
作者:央视评论员杨禹
走基层•皮里村蹲点日记
第一集:上学路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917/101737.shtml
第二集:悬崖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918/103922.shtml
第三集:劝学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919/101780.shtml
第四集:踏上艰辛上学路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920/107696.shtml
第五集:大手牵小手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921/104206.shtml
第六集:老师 你好!http://news.cntv.cn/china/20110922/102362.shtml
第七集:悬崖间有人间真情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923/102197.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