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 午读 暮醒——新教育学习材料(5)(选编)
(2011-12-26 09:41:41)
标签:
新教育学习材料杂谈 |
分类: 新教育 |
晨诵
一、晨诵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晨诵课的流程是:先用一首诗歌开启黎明,然后各班教师从指定的诵读教材中选择一首诗,先要求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再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同时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改编诗歌,让这些经典的诗歌真正穿越孩子的生命,润泽孩子的童年。我们的晨诵重点在“诵”,强调的是儿童的精神状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达到一种忘我境界,带着勇敢与自信来迎接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
内容的选择突出五个结合:与节气时令相结合;与重大节日相结合;与每月一事相结合;与学生当下生命相结合;与语文单元教学主题相结合。晨诵的方式灵活多样;齐诵、个别诵、师生诵、男女生分角色诵、小组诵、接龙诵、拍手打节奏诵(主要适合低段)配乐诵等。全校一月举办一次相关主题的晨诵竞赛,全员参与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午读”
“午读”就是让师生共读一本书,通过阅读传递给孩子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以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午读采用“两种方式”
低段采用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相结合的方式。亲子共读:每学期开学初发放家校联系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公布本学期学生共读的书目及共读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建立家校通讯录。通过书信或手机短信与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共读收获与困惑,让家长和孩子讲述共读的感受和心得,教师做好记载。学期末,举行家长表彰会,评选出优秀家长和书香家庭。建立班级主题贴为家长与教师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师生共读:采用教师读,学生听的方式,并利用远教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共读内容进行师生共读。人人建立写绘本,结合共读内容完成适当的写绘作业,并进行课堂展示。
中高段采用共读与自读相结合的方式。各年级以自读课本为主,语文教师结合本年级各单元教学内容选择相关书籍进行自渎。发动学生人人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本班同学之间,班与班之间交换阅读,达到书籍共享。各年级结合本班学生阅读水平和行为特点,选择合适的共读书籍。教师做好整本书的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根据书的章节内容,选择精彩片段,搞好阶段性推进课。读完整本书,进行一次主题探讨课,与学生当下生命相联系,理解整本书的思想内涵及教育意义。
三、暮醒
新教育提出的暮省,只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的共写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制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随笔并不是作文。
“晨诵”、“午读”、“暮省”并非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