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获奖作品欣赏(一)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好文分享 |
我帮爷爷估亩产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利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水稻亩产量,帮助爷爷验证估产的准确性。
三、 研究时间:2010年10月
四、参加研究人员:
张欣玥、夏敏洁、倪铮、明月
http://s16/middle/6320508anc97ddfb1657f&690
五、研究工具:
1、卷尺 2、塑料绳 3、竹竿 4、相机 5、天平秤 6、计算器
六、研究过程:
第一步研究的问题:一株稻穗有多少粒?
我们4人分工,3人数稻穗,1人记录。3人每人选一株稻穗,数上面有多少粒稻谷,(夏敏洁数的稻穗166粒;明月数的稻穗146粒;倪铮数的稻穗166粒)然后求出平均数。
(162+146+166)÷3=158(粒)
http://s9/middle/6320508anc97de1e0c7e8&690
第二步研究的问题:1平方米水稻有多少株?
先量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田块,在四个角插上小竹竿,并用绳子围好,然后再用二根1米多长的小竹竿把正方形田块分成4个小块,分别数出每小块有多少株,再求出总数。
81+88+85+78=332(株)
第三步研究的问题:1亩田大约有多少株水稻?
老师告诉我们1亩≈667平方米
332×667=221444(株)
第四步研究的问题:1亩田大约有多少粒稻谷?
158×221444=34988152(粒)
摘几株稻穗,数下1000粒稻谷,晒干后用天平秤称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称出1000粒稻谷重21克。
第六步:一亩田产稻谷多少千克?
34988152÷1000×21=734751.192(克)
七、研究结论
进过我们研究小组二天的努力,最终我们研究出了我家的一亩田大约能产1470斤稻谷,和爷爷估计的1400斤很接近,这说明爷爷多年的估产经验和我们经过科学计算的结果是吻合的。我现在最期盼的就是家里收割的那一天,好让收获的稻谷验证我们的研究结论。
七、研究反思
这次研究的课题是爷爷随意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是一个爱研究问题的人,凡事都爱琢磨个透。这次研究经过给我感触很大,收获很多,使我意识到:搞研究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研究中的每个细节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比如我们在数1000粒稻谷时,在数1平方米有多少株稻穗时,老师都让我们认真的数了两遍,保证不出差错。这次研究使我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事,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就能转化为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知识;这次研究的成功也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不断的发现现实中的数学问题,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用的知识,能为生产生活服务。通过这次研究我还在思考,水稻的密度与产量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株数越多产量就越高呢?这将是我下一个研究目标,我将用我的研究为爷爷种田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