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过去半年,人气高涨的明星设计师们约好了似的集体散伙,纷纷离开大品牌的温室。Raf Simons离开Dior,Alber Elbaz离开Lanvin,Alexander Wang离开Balenciaga…… 每一次和平或者暧昧的分手总能引起一阵讨论与叹息。人们开始意识到,品牌与明星设计师对彼此而言越发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好事儿是时尚圈从来不缺乏创意新人,“小鲜肉”们已经开始攻城拔寨,品牌也在小心地探索未来道路。无论好事儿坏事儿,大家都在逐渐走上“各生欢喜”的道路。

有趣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么多朋友和熟人离婚,我们会做到礼貌地装作不知道。但是,一个遥远的欧洲城市里,有个我们通过媒体而熟悉起来的服装设计师离开了一个我们熟悉的服装品牌——这种类似伴侣散伙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那么公开表达惋惜。
唐朝的夫妻在散伙时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话套用在这些成熟又成名的设计师身上依然恰当,他们的离开通常是好事,至少对他们而言。成熟品牌有着成熟的运营体制,所谓“铁打的品牌,流水的创意总监”,在成熟品牌工作,对需要经验的年轻人而言是好事儿,但是,对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小世界的明星设计师而言,那些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的运营体制何尝不是束缚呢,所以,这样的外人眼中的“强强联合”也许是一个错误,及时终止,是止损,也是另一种双赢。
好消息是,更多独立设计师界的小鲜肉们冒出头,开始纷纷与成熟品牌合,成为新一代的品牌创意总监,比如Gucci力捧的Alessandro Michele,又比如接任Alexander Wang入驻(注意,是驻扎的驻,不是主人的主哦)Balenciaga的Demna Gvasalia。按照品牌方的官方解释就是他们要与“有远景、有重组能力的人才”共谋未来。

整体而言,有才华的年轻人在成熟品牌打工是好事儿,能全方位与时尚产业内的资深专业人士对接,减少自己摸索探路的痛苦,倘若希望日后自己的品牌能走出康庄大道,在成熟大品牌打工的确是最好的人脉与经验积累。
不过,品牌也不是免费的黄埔军校,它们现在寻找新人时,不再试图控股对方的个人品牌,而是转而要求对方关闭个人品牌,至少合约期间,设计师要专心与品牌的这条大船绑定在一起。
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Hogan 的“专注于品牌自我发展”的模式。作为Tod’s 家族的小弟,Hogan的发展模式很值得中国同行们借鉴:它在创立初期的定位更像大家族里低调勤恳的、风格老派的保守派,它不主推设计师,而是专注于做鞋子、专注于主打专业路线,成为建筑师、工业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们的选择,逐渐成为集团的盈利金牛。
有趣的是,Simon Holloway是Katie Grand介绍给Tod’s的高层们的。最新的动向是,Simon
Holloway会离开Hogan,那么,作为一个稳步变化的品牌,Hogan下一步的动向还蛮值得关注的。
Simon Holloway(左)与Tod's集团副主席Andrea Della Valle(右)
时尚圈的洗牌一轮接着一轮,无论怎么清洗,对我们这些购物消费者而言,都是好事儿,洗洗更健康。我个人而言,很喜欢看到青年设计师们入驻成熟品牌,因为真的受够了当下大多数的明星设计师们主推的70年代风格 —— 他们在复制自己美好的青春记忆,但是,那是他们的,不是我的啊?谁不想要拥有自己的时代呢?
原文发布于ELLEMen微信号:衣来伸手
May what Echo Enjoysenjoyed you!

微信公共账号:echoenjoys
我们建了一个 Echo Enjoys 聊天群,
如果你想跟有着同样喜好的人聊聊,
加这个微信号码入群:echoenjoys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