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Alexander McQueen 生后事:狗、帮佣、慈善捐助
(2013-08-31 13:17:08)
标签:
alexandermcqueen时尚 |
在开始他的故事之前,先要说的是伦敦这个城市的故事。
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城里还有着经纬分明的富人区与穷人区的划分,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说话口音。
他在有着一个悠久历史的贫民区长大
如果简单一点说,他在一个崇尚“力量”的街区出生长大,致死都带着穷人区的口音,一生都被烙上了东区人的印记。
Lee Alexander McQueen
1969年3月17日---
生后事:狗、帮佣、慈善捐助
他死得很突然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宽容的说法,一些翻老账的旧事重提,比如当年他转投Gucci集团门下后竟然没有给Isabella Blow设置一个职位只是送了她一套衣服,Blow为此很伤心云云,言下之意,McQueen过河拆桥,薄情寡性。这些指摘爆料来自Blow的未亡人Detmar Blow。
McQueen生前选择沉默以对,为Blow支付了住院治疗费用的Daphne Guinness站出来为McQueen辩护说:“McQueen是个真正的朋友,他对朋友的好是你们想象不到的。”
McQueen
McQueen过世后,Blow
死人没有办法为自己辩解,不过,McQueen用一种很
他的三条英国斗牛犬一共获得5万英镑的生活基金,以确保它们能健康安乐地走到生命终点。
为他照看家务的两个帮佣每人5万英镑,McQueen在遗嘱中说:希望借此表达对他们两人多年来的忠诚服务的感激之情。
他的哥哥和姐姐们每人得到25万英镑,他的侄子侄女和教子教女们每人得到5万英镑。
他向四个慈善机构各捐款1万英镑,分别是:艾滋病防护机构,猫狗保护协会,小动物临终关怀协会,佛教协会。
剩下的钱全部留给他创立的一个慈善基金会,McQueen在遗嘱中特别注明:请特别照顾来自母校圣马丁服装系的毕业生。这个基金会叫做Sarabande,名字来自是他2007年春夏那场女装秀的名字。
生前事,碎片故事
他的经历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16岁,中学毕业,去伦敦男装街做学徒,出师后前往意大利工作。
25岁,回到伦敦,成为圣马丁的女装研究生。毕业设计被当时的英国版《Vogue》杂志时装编辑Isabella Blow全部买下,他创立自己的品牌,伦敦最富盛名的时装店Browns立即开始出售他的设计。
27岁,前往巴黎,接替John
Galliano
31岁,回到伦敦,转投在
40岁,自杀。
在他过世后,人们撰文或接受采访回忆他,那些留存在时光河流里的小石子被翻检出来,细节被一一放大。
家庭
1969年3月17,Lee Alexander McQueen出生在Lewisham。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爸爸Ronald是出租车司机,妈妈Joyce是小学老师。他们这一大家子住在Council House里,这种住房类似香港的“公屋”,是政府为无家可归与低收入者提供的、租金极低的救济房。成名后,当被人好奇地问及:怎么总是谈妈妈,而很少谈及父亲时,McQueen说:“我忘不掉姐姐们挨揍场景。”
童年的乐趣与志向
他小时候喜欢和妈妈一起喝茶,喜欢陪姐姐们玩,喜欢去姨妈Renee家看电视,阿姨喜欢希区柯克的电影,他陪着一遍遍看。后来,他后来设计出的那款名为Novak的畅销it bag,灵感就是来自希区柯克的电影《眩晕》。
从小他就帮助姐姐们搭配服装。姐姐们经常挨揍,他希望能保护姐姐们,至少让她们穿的“看起来很不好惹”!
同性恋取向的觉醒
6岁时,他突然明白自己是喜欢男人的,这在他生长的环境里是不可接受的,他开始学会隐藏心事。
19岁时,他的照片登上了《i-D》杂志的街拍栏目,他公开说出自己是同性恋。第一时间接受并站出来拥抱他的是他的妈妈、阿姨和姐姐们:“我19岁时在《i-D》杂志上首次出柜,一切宛若昨日。我认为自己的性取向对自己的设计师工作是有帮助的。”
他一直对出柜这事儿很自豪:“我很小时的时候就出柜了。我没有隐藏自己。我很清楚我自己、我的性取向,我没什么要隐瞒的。我从娘胎出来的那一刻就是同性恋。”
就读圣马丁
McQueen的学历是直接从中学生跳入研究生的,他说:“我16岁时就去Savile Row男装街做学徒,我学习到的是:要像一个建筑师那样工作,剪裁保持精准的比例。你得先懂得规矩,然后才会知道怎么去推翻它。”
当时在意大利工作的McQueen思乡病泛滥,于是回到伦敦,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圣马丁应征打版老师的工作。招生处的老师们成功游说他放弃赚钱的念头,转而成为圣马丁的女装系研究生。17年前的学费是四千英镑,他的阿姨Renee拿出4000镑的私房钱赞助他学费,妈妈的私房钱用来买面料,姐姐们打杂儿。
Louise Wilson教授是现任的圣马丁女装研究生部系主任,也是现在国际时装界呼风唤雨的幕后大人物,而当年她执教McQueen时,还只是一个没拿到稳定合同的零时工、小助教而已。她的高徒的非凡成就促成了她后来获得大英帝国勋章,她对记者坦诚:“Lee进入圣马丁研究生部学习前,就已经掌握了极为精湛、令人惊叹的剪裁技巧。当我看到他的作品时,就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明星。他所做的一切都展示出他是个真正的、天马行空的视觉艺术家,他的存在让同时代的人集体受益。”
毕业秀设计
Isabella
Blow出资五千镑买下他的整个毕业作品,这在当时是笔大开销,Blow
Blow
《i-D》杂志的主编
喜欢飞鸟
他从小就喜欢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放学后就爬上自家公屋的楼顶,躺在地上,看天空,看鸟儿们。
自立门户后,他并没有多少资金运作,走秀时抓住自己的朋友上台客串模特。秀后疲惫的他喜欢去Isabella Blow的乡下别墅休息,为了照顾他,Blow专门聘请了两个训鸟人,以确保McQueen能在乡下别墅里看到成群的飞鸟。
Blow过世后,他用自己的设计纪念她,将2008年春夏的秀场背景设计成为一棵树,他说:“我家花园里有棵600年的老树,我想象着树上住着一个女孩,她来自黑暗世界,她遇到了王子,成为一个女王。”
不提供免费衣服
McQueen生前并没有打开美国市场,对此Vogue
狗
McQueen一直喜欢斗牛犬,他经常带着自己的狗一起外出逛街,甚至接受采访。有次见一个美国记者,他坐下后问:“我能不能先吃点东西,我们饿坏了”,那个美国女记者看到上菜后,McQueen的第一个动作是将食物撕扯成小条
他的一条狗因为年纪大了走了,他伤心很久,连着几天拒绝去上班,再出现在工作室时,手臂上多了一个那条狗狗的刺青。
温柔
Joseph时装店曾经几次整个系列地采购Alexander McQueen的作品,它的创始人Joseph Ettedgui回忆说:“Lee是一个态度温柔又谦和的人。后来我们的店不再采购他的作品,但是只要在饭店看到我,Lee都会主动走过来和我打招呼。那些嫌弃他言谈不够文雅的人,心里都明白这是个天才,而且他们才该花时间精力去了解这个不懂得妥协的天才。”
来自Givenchy(纪梵希)的电话
McQueen把工作室建在伦敦东区的Hoxton广场区,那是个很小的空间,晚上拉条帘子就能当做卧室睡觉。1996年10月的一天早上,他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去做法国经典优雅老牌Givenchy(纪梵希)的设计师。这个少年得志的东区男孩还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他对闻讯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当时还和我男友躺床上呢,电话就响了。”
祸从口出
McQueen明白对纪梵希这个老牌法国时装屋而言,问题是“菜就一道,厨师一堆”,如果不能争取到控制权,自己为延续品牌生命力而所作的一切努力与改变都将被下一任一抹而光,留不下痕迹。他开始公开抱怨老板不给自己设计空间,公开放话:“我会待到合同结束的时候,但我现在要竭力争取控制权。不给我就开了我!因为我要做我想做的!”
McQueen开始越来越绝望,他甚至公开说自己对纪梵希也不是很上心:“纪梵希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赚钱的工作。我尝试了我能做的一切:我希望他们允许我把新的概念带入这个老牌子,给它一个新形象,而他们不准。他们从不希望我做啥。LVMH集团的总裁Bernard Arnault一心要确保Dior的光芒,不打算让纪梵希抢了光芒,对他而言,纪梵希就是个卖香水的。”
粉丝的力量
有次采访中,McQueen说他更关注服装之后的哲学意味,而不是那些简单的漂亮玩意儿,随即他大嘴一张:“就说小贝(David
Beckham)吧,他头脑空空,他长得也不比我胯下那话儿上的纹路好看到哪里去。”
McQueen说:“我就是我,人们通过报纸了解,说我是个好斗的家伙。当我其实和伦敦街头的普通路人没啥两样。我不会因为自己在一个时髦漂亮的行业里工作,就改变自己,或者改掉自己的口音。”
朋友与社交
毕业时,他第一次被Blow带着走进Vogue的办公室,他的贫民区口音和精湛的剪裁技艺立即迷倒了编辑们,当她们找他设计制作服装时,他毫不客气的开口要个相当不优惠的价格。她们有些人后来存了钱,找他设计婚纱。
在为纪梵希工作时,McQueen在伦敦的中国城附近看到一个女人醒目地穿着自己的设计在街上走,他开心地跑过去拦住她,自我介绍说:“你好,我是Alexander,你穿着我的设计。”
越来越有名的Alexander McQueen开始成为城中热门派对竞相邀请的对象,而他开始越来越刻意地和名利场保持距离。他说:
为《青年视觉》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