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之间
文/黄小平
一块石头,掉进水里,若干年后,石头棱角尽失,成为一块光秃的鹅卵石,而水却安然无恙,依然哗哗地流淌。
石头是坚硬的,水是柔弱的,按说,受伤害的是水,而不是石头。
当石头掉进水里,石头锋利的棱角划伤着水,但水很快就愈合了自己的伤口。而石头呢,被水磨损后,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磨损,也修复不了,恢复不了,那伤口,成了它永远的伤,永远的疼。
学会忘掉伤痛,学会自己修复自己的伤口,自己愈合自己的伤口,柔弱的水,可以击败坚硬的石头。
有人说,水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如果拿水比作人的话,水有柔软的肌肤,而无刚硬的骨骼。
过去,我也有这样的同感。直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与朋友站在一条江前,朋友指着结满冰的江面问:“看到水的骨骼了吗?”“水怎么会有骨骼呢?”我说。
“怎么没有?冰不就是水的骨骼吗?”朋友说,“越是在寒冷的天气,越是在恶劣的环境,水越会凸现它的骨骼,展示它的刚毅和坚强。”
“冰是水的骨骼”,朋友的话,改变了我过去对水的看法,让我从水柔软的外表,看到了它骨子里的刚毅和坚强。
读中学时,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问我们:“树什么地方最硬?”“树的结疤。”我们回答说。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问:“树什么地方最容易折断呢?”老师见我们回答不上来,便替我们回答说:“也是树的结疤。”
最硬的地方怎么最容易折断呢?老师解释说:“暴风雨过后,你们拣起一些折断的树枝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多数树枝折断的地方,正是有树结疤的地方。”
顿了一会儿,老师又说:“我们再来看看暴风雨中的一些小树,它们总是在暴风雨中弯曲着柔弱的身子,似乎不堪一击,但它们弯曲身子正是为了减少暴风雨对自己的伤害,风雨过后,它们又开始慢慢地挺直身子。我们应该多向暴风雨中弯曲的小树学习,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也不必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而伤心不已,否则,就会生出许多‘心结’,这些‘心结’看似坚硬,实则脆弱,就像那些树的结疤一样,这也是我们人生之树最容易折断的地方。面对失败时,我们何不暂时向失败‘妥协’,承认自己的失败;面对外来强大的压力时,我们何不暂时弯曲一下身子,承认自己的弱小。要知道,柔弱的另一面是坚强。”
“柔弱的另一面是坚强”,原来,强弱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黄小平小品文)
强弱之间
强弱之间
文/黄小平
一块石头,掉进水里,若干年后,石头棱角尽失,成为一块光秃的鹅卵石,而水却安然无恙,依然哗哗地流淌。
石头是坚硬的,水是柔弱的,按说,受伤害的是水,而不是石头。
当石头掉进水里,石头锋利的棱角划伤着水,但水很快就愈合了自己的伤口。而石头呢,被水磨损后,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磨损,也修复不了,恢复不了,那伤口,成了它永远的伤,永远的疼。
学会忘掉伤痛,学会自己修复自己的伤口,自己愈合自己的伤口,柔弱的水,可以击败坚硬的石头。
有人说,水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如果拿水比作人的话,水有柔软的肌肤,而无刚硬的骨骼。
过去,我也有这样的同感。直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与朋友站在一条江前,朋友指着结满冰的江面问:“看到水的骨骼了吗?”“水怎么会有骨骼呢?”我说。
“怎么没有?冰不就是水的骨骼吗?”朋友说,“越是在寒冷的天气,越是在恶劣的环境,水越会凸现它的骨骼,展示它的刚毅和坚强。”
“冰是水的骨骼”,朋友的话,改变了我过去对水的看法,让我从水柔软的外表,看到了它骨子里的刚毅和坚强。
读中学时,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问我们:“树什么地方最硬?”“树的结疤。”我们回答说。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问:“树什么地方最容易折断呢?”老师见我们回答不上来,便替我们回答说:“也是树的结疤。”
最硬的地方怎么最容易折断呢?老师解释说:“暴风雨过后,你们拣起一些折断的树枝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多数树枝折断的地方,正是有树结疤的地方。”
顿了一会儿,老师又说:“我们再来看看暴风雨中的一些小树,它们总是在暴风雨中弯曲着柔弱的身子,似乎不堪一击,但它们弯曲身子正是为了减少暴风雨对自己的伤害,风雨过后,它们又开始慢慢地挺直身子。我们应该多向暴风雨中弯曲的小树学习,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也不必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而伤心不已,否则,就会生出许多‘心结’,这些‘心结’看似坚硬,实则脆弱,就像那些树的结疤一样,这也是我们人生之树最容易折断的地方。面对失败时,我们何不暂时向失败‘妥协’,承认自己的失败;面对外来强大的压力时,我们何不暂时弯曲一下身子,承认自己的弱小。要知道,柔弱的另一面是坚强。”
“柔弱的另一面是坚强”,原来,强弱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黄小平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