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出版(摘录十七)

2024-01-11 08:03:08

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于2024年1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汉字趣解》一书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和意象等方面,对700余个汉字进行趣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正所谓“古人造字有深意,一笔一划皆人生”!

汉字趣解

文/黄小平

渔——鱼得水是“渔”

一条鱼遇到水,那是如鱼得水,鱼便找到了自己适合的环境,有了自己的依靠和舞台。

但一条鱼越是遇到水的时候,越是遇到好的际遇和环境的时候,就越要保持警惕,越要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清醒和理智。为什么呢?因为鱼得水是“渔”,而“渔”是为捕鱼的意思。

一条鱼如果一遇到水,就得意忘形,就在水面一蹦三尺高,那最后的结果,就有可能成为别人捕捞的对象,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

天——再大的东西也大不过天

“天”由“一”和“大”组成,“一”代表着天际线,说明再大的东西,也在天之下,也大不过天。

生活在天底下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敬畏心,不能不知天高地厚,要知道,头顶三尺有神明。

刃——刀锋利一点的地方是刃

刀锋利,但不是什么地方都锋利。“刀”锋利一“点”的地方,是“刃”,刃才是刀锋利的地方。

所以,要打造一把好刀,就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刀最锋利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这好比一个优秀的人,不是样样都优秀,而是在某个方面有其独特的长处,只有用其所长,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花——花,是由草转化而成

花美丽,人人称赞。但“花”,是由“草”转“化”而成。原来,花的前身,都曾是一棵草。

当一棵草还是草的时候,要坚信:每一朵花,都曾是一棵草。

多——“夕”“夕”为“多”

两个“夕”重叠起来为“多”,即“夕”“夕”为“多”。夕,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落山了,也就意味着一天过去了,所以一夕,也就是一天,夕夕,便是天天。

一夕过去、一天过去,感觉不到什么,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也就不会去看重、去珍惜,但时光一夕夕过去、一天天过去,就“多”了。明代钱福有一首《明日歌》,其中写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珍惜一“夕”的时光,失去了一“夕”,也就无从成“多”。人生只有珍惜好一“夕”又一“夕”的时光,才会拥有众“多”的收获。

蠢——做春天的种子,而不做春天的虫子

什么是“蠢”呢?从字形来看,即“春”天的“虫”子为“蠢”。为什么春天的虫子是蠢的呢?

春天,春风送暖,阳光明媚,春天给了万物复苏的机会、萌芽的机会、成长的机会。在这大好的春光里,不做萌芽的种子,而做偷吃的虫子,不是愚蠢至极吗?

别在春天里做一条蠢虫,因为一颗种子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而一条虫子永远是一条卑微的小虫。在一棵参天的大树前,一条虫子,是多么地渺小,多么地可怜、可悲!

帆——原本只是一块平凡的布

“帆”,由“巾”和“凡”构成,“巾”指纺织品,可通称布;“凡”则为平凡,说明“帆”原本只是一块平凡的布。

但当帆用在船上,为在海上的船破浪前进,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凡的东西用对了地方,就不平凡了,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腻——两颗月亮黏在一起,不是好事

“腻”,从字体结构上看,左边是“月”,右边是一个大写的二,即“贰”,指两颗月亮亲密得黏在一起。天上只有一颗月亮,怎么会有两颗月亮呢?

我想,古人造这个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天上原本是有两颗月亮的,只因为它们关系太好了、太亲密了,天天黏在一起,结果日久生厌,一颗月亮离开了另一颗月亮,天上只剩下了一颗孤独的月亮。

看来,月与月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越亲密越好,彼此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给自己一点自由的空间,也给别人一点自由的空间,彼此之间的相处,才能长久、永固。

鲜——把不可能在一起的鱼和羊放在一起

鱼和羊,一个在水中,一个在陆上,它们之间,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当有人把它们放在一起时,便成了“鲜”。

把风马牛不相及的鱼和羊,联系在一起,这事儿新鲜不新鲜?

新鲜的事、创新的事,往往都是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不可想象的事。

古人造字,正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想前人之未敢想,把鱼和羊放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鲜”字。

突破、超越和创新,就是在看似不可能、不可想象中创造的。

苗——草长在田里,便是苗子

其实,草之所以为草,只是草长错了地方而已,只要长在自己适合的位置上,每棵草都是宝。所以,有人说,草是长错了地方的宝。而汉字“苗”字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草”长在“田”里,便是“苗”子。

每棵草都是好苗子,只要精心培育,就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箭——开弓没有回头箭

“箭”,“竹”字头,说明箭是由竹子做成的;“箭”的下端为一个“前”字,说明开弓没有回头箭,箭一旦射出去了,就要勇往直前,决不退缩。一个人干事创业有了这股劲头,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路——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路是怎样形成的呢?“路”是由“各”自的“足”走出来的。说明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别人无法替你走出一条路来。

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去闯、自己去开拓。(摘自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2024年1月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微信号:huangxp6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