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于2024年1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汉字趣解》一书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和意象等方面,对700余个汉字进行趣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正所谓“古人造字有深意,一笔一划皆人生”!
汉字趣解
文/黄小平
加、另——用力做和用口说孰轻孰重,这很重要
“加”和“另”,都是由“力”和“口”组成,意指用“力”做和用“口”说,但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其组合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加”,把用“力”做放在用“口”说的前面,突显了用力做的重要性,所以组合效果是叠“加”的。
“另”,把用“口”说放到了首要位置,而用“力”做放到了下位,其组合效果如何,那就“另”说了。
是看重用力做还是用口说,其结果大不相同。
俗、仙——人在山谷为“俗”,人在山上为“仙”
“俗”与“仙”,都是“人”字旁,说的都是人,但人,有俗人和仙人之分。
“人”在山“谷”,站得低,也就目光短浅,格局不高,常常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自然也就成了“俗”人。
“人”在“山”上,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格调高雅,不流于庸俗,与“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而成为“仙”人。
人在山谷为“俗”,人在山上为“仙”,说明环境对造就一个人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手、毛——细微的不同,会造成巨大的差别
“手”字与“毛”字,字体大部分相似,只是其中的竖弯钩,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而这细微的不同,造成了巨大的差别,一个成了粗壮的“手”臂,一个成了细小的“毛”发,真是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啊!
座——坐下身子深入广大群众中才有席位
作为公务员,就要“坐”下身子,深入“广”大群众中,促膝谈心、了解民情、访贫问苦、纾危解困,群众才会尊重你,才会为你让出“座”位,而在群众中获得应有的席位。
做——做事的成败全是人的缘故
同做一件事情,有人把它做成了,而有人却把它办砸了,这是为什么呢?汉字“做”就对此作了很好的注解:事情做得如何,全是“人”的缘“故”。
当然,人做成事离不开能力,离不开聪明才智,但更离不开的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一个人做事是否认真、是否努力、是否负责、是否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直接关系到一件事情的成败。
伎——支撑起人生的是能力
人是靠什么支撑起来的呢?就躯体而言,是脚和骨胳,就人生而言,又是什么呢?“伎”字是这样为我们作注解的:“人”生的“支”撑,或者说,“支”撑起“人”生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关系,而是能力。
选——先走一步的人机会多多
什么人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拥有更多的人生机会?是那些“先”“走”一步的人,即走在前面的开拓者。
天上掉馅饼,也要起得早,起晚了,馅饼也就被先走一步的人给捡走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连鸟儿都懂的道理,何况人呼?
人——简单的笔划,不简单的道理
“人”字,一撇一捺,笔画简单。做人也要简单,如果过于复杂,就会失去做人的真谛和快乐。
“人”字,一撇一捺,如果没有“一捺”的支撑,“人”字就会因失去平衡而摔倒。人生也需要支撑,如果没有他人的帮衬,自己没有一手安身立命的技能,人生也会因立足不稳而摔倒。
“人”字,一撇一捺,笔画一长一短。人生也有长处和短处,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提升人生的高度。
零——看似圈内一片空白,实则充满深意
零,小写为“0”,圈内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是不是这就代表着无?零不就是无吗?但再看,又看出了一些新意:空,才可以填充,填充进新的东西;白,才可以涂上新的色彩,这空不就成了实,这白也不有了色吗?谁说零是无呢?
画一个“0”,从起笔开始,画一圈,落笔又回到了起笔,这不是起笔就是落笔、落笔就是起笔,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吗?
更有意思的是,气温零度时,零度成了水和冰的临界点,水可以结成冰,冰可以化成水,水的结束便是冰的开始,而冰的结束便是水的开始,这结束也是开始,开始也是结束。
由此看来,这看上去空空如也的“0”,其实并不空,里面藏着玄机和深意。
重——马行千里,谁不看重呢?
“重”字,由“千”和“里”组合而成,意思是“千”“里”为“重”,对此,如何理解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走千里,是一份重任,需要有足够的担当,一开始就要有重任在肩的清醒认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脚下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至之千里。
行走千里,要消耗多少的体能和体力,所以越走也就越感到身体的重量越重,腿脚就像灌了铅似的,不堪重负。千里之行,也是一路负重前行。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千里之行,一路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开阔了眼界,自然也就提升了能力和才干。一个人的见识、阅历和眼界,正是人们所看重的;而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会在无形中增重其在人们心里的份量,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就有如一匹马,拥有了千里之能,成为了千里马,谁不倚重几分、看重几分呢?
累——田间劳作辛苦,但收获是甜的
“累”字,上下结构,上“田”下“糸”, “糸”,为细丝的意思,这说明,“累”与“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到晚,都在田间劳作。田间劳作,无论是犁田、插秧还是收割,哪样不累?正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所以,在田间劳作,最为劳累。
“累”,是辛苦的,而人们在田间辛苦的劳累,为的是什么呢?当然为的是收获,为的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有的收获,都要经历一番劳累,这个世界是没有不劳而获的。
有劳累就有收获。劳累之后,喝水会觉得特别甜,吃饭会觉得特别香,特别是在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时,心里的那种甜美,真是无法形容。
如此说来,累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苦,还有甜,是先苦后甜,是苦尽甘来的幸福和快乐。这就是累的价值,这就是在田间辛苦劳累的意义。(摘自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2024年1月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微信号:huangxp65
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出版(摘录七)
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于2024年1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汉字趣解》一书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和意象等方面,对700余个汉字进行趣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正所谓“古人造字有深意,一笔一划皆人生”!
汉字趣解
文/黄小平
加、另——用力做和用口说孰轻孰重,这很重要
“加”和“另”,都是由“力”和“口”组成,意指用“力”做和用“口”说,但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其组合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加”,把用“力”做放在用“口”说的前面,突显了用力做的重要性,所以组合效果是叠“加”的。
“另”,把用“口”说放到了首要位置,而用“力”做放到了下位,其组合效果如何,那就“另”说了。
是看重用力做还是用口说,其结果大不相同。
俗、仙——人在山谷为“俗”,人在山上为“仙”
“俗”与“仙”,都是“人”字旁,说的都是人,但人,有俗人和仙人之分。
“人”在山“谷”,站得低,也就目光短浅,格局不高,常常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自然也就成了“俗”人。
“人”在“山”上,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格调高雅,不流于庸俗,与“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而成为“仙”人。
人在山谷为“俗”,人在山上为“仙”,说明环境对造就一个人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手、毛——细微的不同,会造成巨大的差别
“手”字与“毛”字,字体大部分相似,只是其中的竖弯钩,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而这细微的不同,造成了巨大的差别,一个成了粗壮的“手”臂,一个成了细小的“毛”发,真是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啊!
座——坐下身子深入广大群众中才有席位
作为公务员,就要“坐”下身子,深入“广”大群众中,促膝谈心、了解民情、访贫问苦、纾危解困,群众才会尊重你,才会为你让出“座”位,而在群众中获得应有的席位。
做——做事的成败全是人的缘故
同做一件事情,有人把它做成了,而有人却把它办砸了,这是为什么呢?汉字“做”就对此作了很好的注解:事情做得如何,全是“人”的缘“故”。
当然,人做成事离不开能力,离不开聪明才智,但更离不开的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一个人做事是否认真、是否努力、是否负责、是否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直接关系到一件事情的成败。
伎——支撑起人生的是能力
人是靠什么支撑起来的呢?就躯体而言,是脚和骨胳,就人生而言,又是什么呢?“伎”字是这样为我们作注解的:“人”生的“支”撑,或者说,“支”撑起“人”生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关系,而是能力。
选——先走一步的人机会多多
什么人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拥有更多的人生机会?是那些“先”“走”一步的人,即走在前面的开拓者。
天上掉馅饼,也要起得早,起晚了,馅饼也就被先走一步的人给捡走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连鸟儿都懂的道理,何况人呼?
人——简单的笔划,不简单的道理
“人”字,一撇一捺,笔画简单。做人也要简单,如果过于复杂,就会失去做人的真谛和快乐。
“人”字,一撇一捺,如果没有“一捺”的支撑,“人”字就会因失去平衡而摔倒。人生也需要支撑,如果没有他人的帮衬,自己没有一手安身立命的技能,人生也会因立足不稳而摔倒。
“人”字,一撇一捺,笔画一长一短。人生也有长处和短处,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提升人生的高度。
零——看似圈内一片空白,实则充满深意
零,小写为“0”,圈内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是不是这就代表着无?零不就是无吗?但再看,又看出了一些新意:空,才可以填充,填充进新的东西;白,才可以涂上新的色彩,这空不就成了实,这白也不有了色吗?谁说零是无呢?
画一个“0”,从起笔开始,画一圈,落笔又回到了起笔,这不是起笔就是落笔、落笔就是起笔,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吗?
更有意思的是,气温零度时,零度成了水和冰的临界点,水可以结成冰,冰可以化成水,水的结束便是冰的开始,而冰的结束便是水的开始,这结束也是开始,开始也是结束。
由此看来,这看上去空空如也的“0”,其实并不空,里面藏着玄机和深意。
重——马行千里,谁不看重呢?
“重”字,由“千”和“里”组合而成,意思是“千”“里”为“重”,对此,如何理解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走千里,是一份重任,需要有足够的担当,一开始就要有重任在肩的清醒认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脚下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至之千里。
行走千里,要消耗多少的体能和体力,所以越走也就越感到身体的重量越重,腿脚就像灌了铅似的,不堪重负。千里之行,也是一路负重前行。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千里之行,一路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开阔了眼界,自然也就提升了能力和才干。一个人的见识、阅历和眼界,正是人们所看重的;而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会在无形中增重其在人们心里的份量,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就有如一匹马,拥有了千里之能,成为了千里马,谁不倚重几分、看重几分呢?
累——田间劳作辛苦,但收获是甜的
“累”字,上下结构,上“田”下“糸”, “糸”,为细丝的意思,这说明,“累”与“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到晚,都在田间劳作。田间劳作,无论是犁田、插秧还是收割,哪样不累?正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所以,在田间劳作,最为劳累。
“累”,是辛苦的,而人们在田间辛苦的劳累,为的是什么呢?当然为的是收获,为的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有的收获,都要经历一番劳累,这个世界是没有不劳而获的。
有劳累就有收获。劳累之后,喝水会觉得特别甜,吃饭会觉得特别香,特别是在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时,心里的那种甜美,真是无法形容。
如此说来,累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苦,还有甜,是先苦后甜,是苦尽甘来的幸福和快乐。这就是累的价值,这就是在田间辛苦劳累的意义。(摘自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2024年1月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微信号:huangx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