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于2024年1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汉字趣解》一书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和意象等方面,对700余个汉字进行趣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正所谓“古人造字有深意,一笔一划皆人生”!
汉字趣解
文/黄小平
習——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
“习”的繁体字为“習”,上面两个“习”,即反复学习、不断学习;下面一个“白”,即明白。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明白事理。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强调学习只有“学而时习之”,才能“温故而知新”,可见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
挣——成功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而来的
“挣”,有“用劳动换取”的意思,比如用劳动去换取财富、用劳动去换取收获、用劳动去换取成功,等等。但要“挣”得财富、“挣”得收获、“挣”得成功,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而不能依靠别人。
财富、收获和成功等世间的一切美好,都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而来的。
欲——有所亏欠,人才会有所祈求
欲望是怎样产生的?“欲”字是这样解释的:那是因为“欠”缺“谷”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一个人家里缺谷少米,吃不饱、饿肚子的时候,便产生了想吃一顿饱饭的欲望。也许,这就是人产生欲望最原始的本能。
有所亏欠,人才会有所祈求。
士——成功人士都是干出来的
“士”与“干”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士”倒过来,便成了“干”;“干”倒过来,便成了“士”,“士”与“干”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应该这样去理解,一个人只要努力肯“干”,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干”成为“士”,成为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干出来的。
易——易事,就是今日事今日毕
什么事是易事呢?从“易”字结构来看:“勿”“日”为“易”,而“勿”为不的意思,即不日为易。
事情不日就能完成,很快就能解决,当然是容易的事。但这其中还有更深一层的解释,即今日的事不要拖到明日,今日事今日毕,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容易得多。
聪——听得多,听觉自然灵敏
“聪”,有听觉灵敏的意思。一个人的听觉如何才能变得灵敏呢?从“聪”字结构来看,那是“耳”朵“总”是在听的结果,即一个人不断地去听,不断地去练习听觉,听觉自然也就变得灵敏起来。
努力就会有收获,听觉如此,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
贫——过于平均分配,只会让人致贫
“贫”,上面是一个“分”字,下面是一个“贝”(钱)字,指平均分配钱财。
这种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多劳多得原则,失去了竞争机制,只会让人致贫,养出一批懒汉和穷人。
炊——越是需要,越要节制
“炊”,烧火做饭的意思。做饭,离不开火,所以“炊”是一个“火”字旁,但“炊”的另一半是一个“欠”字,即要少用火。
做饭离不开火,又要少用火,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当然不是。少用火,就是要掌握火候,不要因为做饭离不开火,而认为火越大越好,结果把饭烧焦了。
越是需要的东西,越是离不开的东西,越要慎用,越要保持节制。
规——法规,就是要让人看得见
法“规”,就是要让“夫”看得“见”。
制定法规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人,而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法规、懂得法规、遵守法规,让更多的人在法规的框架下处世行事。所以法规一旦制定,就要最大范围的公之于众,让法规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这样法规才能起到更好的警示和约束作用。
囿——人生的枷锁源于放不下
“囿”,外面为一方框,为什么要用方框牢牢地框住呢?那是因为方框里面有我们已“有”的东西,害怕失去。
人生很多时候,拘泥我们、禁锢我们的,让我们失去自由、成为枷锁的,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看得太重,舍不得,放不下。
人生的枷锁,源于放不下。
努——努力就是竭尽全力
努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那就是如“努”字所表达的那样:跟“奴”隶一样拼尽全“力”去干活。
努力就是毫无保留竭尽自己所能,有多少力出多少力,有多少劲使多少劲。
为什么说努力就会有收获呢?因为你竭尽全力了,或者说,你做得比别人更卖力气。
龄——一个人的年龄与牙齿有着密切的关系
“龄”,为形声字,从齿,令声。年龄如何与牙齿有关呢?人一生下来,没有牙齿;一岁左右,开始长出牙齿;到六、七岁,又开始落牙;再后来,又重新长牙;当生命进入老年,又开始落牙。一个人牙齿的生长、脱落,与年龄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我们就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找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和——吃饭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
“和”,左边是一个禾苗的“禾”字,代指粮食;右边是一个“口”字,代指吃。因此,一个社会的“和”谐,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吃饭问题。
粮食安全,才是最大的安全,它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谐——和谐,就是人人都有话语权
和“谐”,是指人人“皆”可发“言”,即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人人都有话语权。
普通百姓的话语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让民众失去话语权,只会让社会失去和谐,发生动荡。(摘自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2024年1月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微信号:huangxp65
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出版(摘录六)
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于2024年1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汉字趣解》一书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和意象等方面,对700余个汉字进行趣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正所谓“古人造字有深意,一笔一划皆人生”!
汉字趣解
文/黄小平
習——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
“习”的繁体字为“習”,上面两个“习”,即反复学习、不断学习;下面一个“白”,即明白。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明白事理。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强调学习只有“学而时习之”,才能“温故而知新”,可见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
挣——成功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而来的
“挣”,有“用劳动换取”的意思,比如用劳动去换取财富、用劳动去换取收获、用劳动去换取成功,等等。但要“挣”得财富、“挣”得收获、“挣”得成功,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而不能依靠别人。
财富、收获和成功等世间的一切美好,都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而来的。
欲——有所亏欠,人才会有所祈求
欲望是怎样产生的?“欲”字是这样解释的:那是因为“欠”缺“谷”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一个人家里缺谷少米,吃不饱、饿肚子的时候,便产生了想吃一顿饱饭的欲望。也许,这就是人产生欲望最原始的本能。
有所亏欠,人才会有所祈求。
士——成功人士都是干出来的
“士”与“干”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士”倒过来,便成了“干”;“干”倒过来,便成了“士”,“士”与“干”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应该这样去理解,一个人只要努力肯“干”,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干”成为“士”,成为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干出来的。
易——易事,就是今日事今日毕
什么事是易事呢?从“易”字结构来看:“勿”“日”为“易”,而“勿”为不的意思,即不日为易。
事情不日就能完成,很快就能解决,当然是容易的事。但这其中还有更深一层的解释,即今日的事不要拖到明日,今日事今日毕,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容易得多。
聪——听得多,听觉自然灵敏
“聪”,有听觉灵敏的意思。一个人的听觉如何才能变得灵敏呢?从“聪”字结构来看,那是“耳”朵“总”是在听的结果,即一个人不断地去听,不断地去练习听觉,听觉自然也就变得灵敏起来。
努力就会有收获,听觉如此,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
贫——过于平均分配,只会让人致贫
“贫”,上面是一个“分”字,下面是一个“贝”(钱)字,指平均分配钱财。
这种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多劳多得原则,失去了竞争机制,只会让人致贫,养出一批懒汉和穷人。
炊——越是需要,越要节制
“炊”,烧火做饭的意思。做饭,离不开火,所以“炊”是一个“火”字旁,但“炊”的另一半是一个“欠”字,即要少用火。
做饭离不开火,又要少用火,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当然不是。少用火,就是要掌握火候,不要因为做饭离不开火,而认为火越大越好,结果把饭烧焦了。
越是需要的东西,越是离不开的东西,越要慎用,越要保持节制。
规——法规,就是要让人看得见
法“规”,就是要让“夫”看得“见”。
制定法规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人,而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法规、懂得法规、遵守法规,让更多的人在法规的框架下处世行事。所以法规一旦制定,就要最大范围的公之于众,让法规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这样法规才能起到更好的警示和约束作用。
囿——人生的枷锁源于放不下
“囿”,外面为一方框,为什么要用方框牢牢地框住呢?那是因为方框里面有我们已“有”的东西,害怕失去。
人生很多时候,拘泥我们、禁锢我们的,让我们失去自由、成为枷锁的,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看得太重,舍不得,放不下。
人生的枷锁,源于放不下。
努——努力就是竭尽全力
努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那就是如“努”字所表达的那样:跟“奴”隶一样拼尽全“力”去干活。
努力就是毫无保留竭尽自己所能,有多少力出多少力,有多少劲使多少劲。
为什么说努力就会有收获呢?因为你竭尽全力了,或者说,你做得比别人更卖力气。
龄——一个人的年龄与牙齿有着密切的关系
“龄”,为形声字,从齿,令声。年龄如何与牙齿有关呢?人一生下来,没有牙齿;一岁左右,开始长出牙齿;到六、七岁,又开始落牙;再后来,又重新长牙;当生命进入老年,又开始落牙。一个人牙齿的生长、脱落,与年龄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我们就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找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和——吃饭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
“和”,左边是一个禾苗的“禾”字,代指粮食;右边是一个“口”字,代指吃。因此,一个社会的“和”谐,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吃饭问题。
粮食安全,才是最大的安全,它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谐——和谐,就是人人都有话语权
和“谐”,是指人人“皆”可发“言”,即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人人都有话语权。
普通百姓的话语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让民众失去话语权,只会让社会失去和谐,发生动荡。(摘自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2024年1月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微信号:huangx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