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于2024年1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汉字趣解》一书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和意象等方面,对700余个汉字进行趣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正所谓“古人造字有深意,一笔一划皆人生”!
汉字趣解
文/黄小平
汗——汗是干出来的水
什么是汗呢?“汗”是“干”出来的“水”,说明汗水是干出来的。
干,不是轻轻松松的,而是要付出努力,付出辛劳,付出汗水。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干会干出汗水,干同时也会干出收获、干出业绩、干出成功。
过——过,就是错
“过”,有错的意思,就拿行“走”来说,你过了分“寸”,超越了界线,就是错,这正如你参加跑步比赛,你越界跑到别人跑道上,那便叫犯规,是要受罚的。
凡事都有个度有个分寸,过了这个度这个分寸,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真理过了,就成了谬误;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聪明过了,就成了狡猾;认真过了,就成了刻板。过了,就是错了,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才是避免过错最有效的方法。
卓——成绩出色,是因为早做打算
“卓”,出色。一些人取得出色的成绩,其实可以从“卓”的字体结构中找到原因。“卓”,上下结构,上“卜”下“早”,卜,推测、推算的意思,即凡事早做打算。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些人成绩出色,离不开一个“早”字,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
百——一失百无
“百”减“一”是“白”,而“白”可解释为空、无,那么“百”减“一”便是无、便是零。比如,你对一个人一百次好,但会因你对他的一次坏,而使你对他前面的一百次好而“白”好了,他记住的只是你的坏,不是你的好。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件物、一件事、一个人,常常因为“一粒老鼠屎”、一个污点、一个不足、一次冒失,一次轻率,而毁了整个物、整件事、整个人。
百无一失,一失百无。
述——无论行走或讲述,都要讲究方式方法
“述”,从字面上看,本指行“走”有“术”,即行走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行稳致远。不止是行走,表述也是如此,只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表情达意。
无论做什么事情,方式方法很重要,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否——口上对你说不的人,一定是否定你
“否”,“口”上对你说“不”的人,一定是“否”定你。为什么呢?因为言为心声、语为心境,一个人的言语是内心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方——只要众人出点子,就有好方法
“方”,指一“万”个人出“点”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是一万个人出点子,得顶多少个诸葛亮?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智慧大,有事情大家商量,肯定能想出好的方法来。
佚——人生最大的迷失,是内心的迷失
“佚”,指丢“失”的“人”。人为什么会丢失呢?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是有思想和灵魂。思想和灵魂从哪里来?从心而来。丢失的人,是因为心丢失了,是失去了心的指挥而丢失的。
人生最大的迷失,是内心的迷失。
败——人越是依仗什么,就越有可能失去什么
“败”,由“贝”和反“文”旁组成,即有钱财有文化。有钱财,粮草充足;有文化,足智多谋,像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打败仗呢?那是因为骄兵必败。
一支军队或一个人,如果条件太好,实力雄厚,反而会让人骄傲轻敌,招致失败。
人越是依仗什么,就越有可能失去什么。
失——“人”出头为“失”
“失”,“人”出头为“失”,意思是说,一个人过于出类拔萃,容易招来别人嫉贤妒能,而让自己受到损失。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写道: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所以,一个人愈是优秀,愈是不同凡响、卓而不群,愈要做人低调。
赴——前路未卜,也能全力以赴走出路来
“赴”,即一旦“走”上征程,哪怕前路未“卜”,也要全身投入,一往无前。
世间的路,不是现成的,不是本来就有的,不是铺好了伸展到你脚前的,就如鲁迅所说,世间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世间的路,是人在没有路的地上,全力以赴走出来的。
迄——乞讨,从走出第一步开始
“迄”,始终的意思,即当“乞”讨“走”出第一步,便注定终生乞讨。
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有一步,就有第二步,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走上乞讨路,必定步步乞讨,终生乞讨。
慎始如终,方得始终。
众——众人在一起,像是叠罗汉
读到“众”字,我想到了叠罗汉,罗汉要叠得高,必须每个“人”都在其“众”,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众”外,但关键还是在底层,底层不仅要“人”多,更要众志成城,扎牢根基。根基扎牢了,“人”才能叠在“人”上,“人”才能叠得高、叠得稳。
人——人的一生,都行走在路上
“人”字,像人的一个特指,即人行走时一前一后迈开的两条腿。说明人的一生,都在路上,都在行走中。
人,生命不息,行走不止,追求不止,奋斗不止。人的一生,都行走在路上。(摘自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2024年1月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微信号:huangxp65
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出版(摘录五)
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于2024年1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汉字趣解》一书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偏旁和意象等方面,对700余个汉字进行趣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正所谓“古人造字有深意,一笔一划皆人生”!
汉字趣解
文/黄小平
汗——汗是干出来的水
什么是汗呢?“汗”是“干”出来的“水”,说明汗水是干出来的。
干,不是轻轻松松的,而是要付出努力,付出辛劳,付出汗水。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干会干出汗水,干同时也会干出收获、干出业绩、干出成功。
过——过,就是错
“过”,有错的意思,就拿行“走”来说,你过了分“寸”,超越了界线,就是错,这正如你参加跑步比赛,你越界跑到别人跑道上,那便叫犯规,是要受罚的。
凡事都有个度有个分寸,过了这个度这个分寸,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真理过了,就成了谬误;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聪明过了,就成了狡猾;认真过了,就成了刻板。过了,就是错了,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才是避免过错最有效的方法。
卓——成绩出色,是因为早做打算
“卓”,出色。一些人取得出色的成绩,其实可以从“卓”的字体结构中找到原因。“卓”,上下结构,上“卜”下“早”,卜,推测、推算的意思,即凡事早做打算。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些人成绩出色,离不开一个“早”字,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
百——一失百无
“百”减“一”是“白”,而“白”可解释为空、无,那么“百”减“一”便是无、便是零。比如,你对一个人一百次好,但会因你对他的一次坏,而使你对他前面的一百次好而“白”好了,他记住的只是你的坏,不是你的好。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件物、一件事、一个人,常常因为“一粒老鼠屎”、一个污点、一个不足、一次冒失,一次轻率,而毁了整个物、整件事、整个人。
百无一失,一失百无。
述——无论行走或讲述,都要讲究方式方法
“述”,从字面上看,本指行“走”有“术”,即行走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行稳致远。不止是行走,表述也是如此,只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表情达意。
无论做什么事情,方式方法很重要,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否——口上对你说不的人,一定是否定你
“否”,“口”上对你说“不”的人,一定是“否”定你。为什么呢?因为言为心声、语为心境,一个人的言语是内心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方——只要众人出点子,就有好方法
“方”,指一“万”个人出“点”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是一万个人出点子,得顶多少个诸葛亮?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智慧大,有事情大家商量,肯定能想出好的方法来。
佚——人生最大的迷失,是内心的迷失
“佚”,指丢“失”的“人”。人为什么会丢失呢?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是有思想和灵魂。思想和灵魂从哪里来?从心而来。丢失的人,是因为心丢失了,是失去了心的指挥而丢失的。
人生最大的迷失,是内心的迷失。
败——人越是依仗什么,就越有可能失去什么
“败”,由“贝”和反“文”旁组成,即有钱财有文化。有钱财,粮草充足;有文化,足智多谋,像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打败仗呢?那是因为骄兵必败。
一支军队或一个人,如果条件太好,实力雄厚,反而会让人骄傲轻敌,招致失败。
人越是依仗什么,就越有可能失去什么。
失——“人”出头为“失”
“失”,“人”出头为“失”,意思是说,一个人过于出类拔萃,容易招来别人嫉贤妒能,而让自己受到损失。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写道: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所以,一个人愈是优秀,愈是不同凡响、卓而不群,愈要做人低调。
赴——前路未卜,也能全力以赴走出路来
“赴”,即一旦“走”上征程,哪怕前路未“卜”,也要全身投入,一往无前。
世间的路,不是现成的,不是本来就有的,不是铺好了伸展到你脚前的,就如鲁迅所说,世间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世间的路,是人在没有路的地上,全力以赴走出来的。
迄——乞讨,从走出第一步开始
“迄”,始终的意思,即当“乞”讨“走”出第一步,便注定终生乞讨。
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有一步,就有第二步,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走上乞讨路,必定步步乞讨,终生乞讨。
慎始如终,方得始终。
众——众人在一起,像是叠罗汉
读到“众”字,我想到了叠罗汉,罗汉要叠得高,必须每个“人”都在其“众”,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众”外,但关键还是在底层,底层不仅要“人”多,更要众志成城,扎牢根基。根基扎牢了,“人”才能叠在“人”上,“人”才能叠得高、叠得稳。
人——人的一生,都行走在路上
“人”字,像人的一个特指,即人行走时一前一后迈开的两条腿。说明人的一生,都在路上,都在行走中。
人,生命不息,行走不止,追求不止,奋斗不止。人的一生,都行走在路上。(摘自黄小平文集《汉字趣解》,2024年1月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微信号:huangx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