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二十)
2023-08-27 04:40:57
(注:作者将历年来发表的卷首语,精选300篇,辑集为《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现陆续在博客上摘录。)
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十九:第76—78篇):
眼睛看什么最难
文/黄小平
眼睛看什么最难?看自己最难,因为眼睛离自己最近。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最难看到。
人难做到的,是自知。一个看不到自己的人,又如何自知呢?一个不自知的人,又如何认识自己呢?所以,古人才规劝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知道”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人,才能心明眼亮,心知肚明。
正因为眼睛看自己最难,所以我们更要时时刻刻“看”自己,认识自己,做一个自知的人,做一个明智的人。(摘自《课外阅读》2018年第6期卷首语)
人生是一本书
文/黄小平
作家史铁生说:人生是一本书,出生是它的封面,死亡是它的封底。
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也不能决定自己的死亡,出生和死亡,都是由上帝安排,而非自己决定。人生这本书,封面和封底,我们都无法改写,由我们自己书写的,是书中的内容。
而决定一本书的质量和高下的,不是封面,也不是封底,而是书中的内容。所以,人生这本书到底书写得怎样,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是高是下,全在你自己。(摘自《课外阅读》2017年第11期卷首语)
如果你想一鸣惊人那就学学蝉
文/黄小平
每当听到蝉的叫声,我就感到奇怪,蝉那小小的身体里为什么能发出如此大的声音呢?蝉一鸣惊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通过查阅资料,我终于找到了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介绍了蝉的生殖过程:雄蝉和雌蝉交尾后,雄蝉就死了,剩下的雌蝉,就用它尖尖的尾巴,插到树皮里产卵,产完卵,也从树上掉下来死掉。然后,卵孵化,成小虫,落在地上,钻进土里,靠树根的养分过活……就这样,蝉一直要在土里潜伏17年!孕育17年!17年后才能钻出泥土,从蝉蜕里挣脱,飞上树枝,从而人们听到了“一鸣惊人”的蝉鸣。
另一种解释是:蝉的一鸣惊人,并不是一只蝉发出的,而是那片区域里的蝉,共同发出来的,是蝉的“合唱”,是雄蝉追求雌蝉的一种行为。
两种解释,让我从蝉小小的身体里,看到了两种力量,一种是坚持的力量,一种是合作的力量。
原来,弱小的蝉,也是可以通过漫长的坚持和等待,通过“合唱”而“联手”起来,发出一种雄浑的声响,产生一种令人震惊的力量,达到一种一鸣惊人的效果。
一个人,如果也想一鸣惊人,那就学学蝉,学学蝉的坚持,学学蝉的合作精神。(摘自《课外阅读》2017年第9期卷首语)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哲学家的思考》编入全国高级技校语文教材;《童心的天堂》编入全国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类文阅读;《画出快乐》编入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定用书《朗诵水平等级考试纲要》考试作品。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微信号:huangxp65
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二十)
(注:作者将历年来发表的卷首语,精选300篇,辑集为《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现陆续在博客上摘录。)
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十九:第76—78篇):
眼睛看什么最难
文/黄小平
眼睛看什么最难?看自己最难,因为眼睛离自己最近。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最难看到。
人难做到的,是自知。一个看不到自己的人,又如何自知呢?一个不自知的人,又如何认识自己呢?所以,古人才规劝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知道”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人,才能心明眼亮,心知肚明。
正因为眼睛看自己最难,所以我们更要时时刻刻“看”自己,认识自己,做一个自知的人,做一个明智的人。(摘自《课外阅读》2018年第6期卷首语)
人生是一本书
文/黄小平
作家史铁生说:人生是一本书,出生是它的封面,死亡是它的封底。
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也不能决定自己的死亡,出生和死亡,都是由上帝安排,而非自己决定。人生这本书,封面和封底,我们都无法改写,由我们自己书写的,是书中的内容。
而决定一本书的质量和高下的,不是封面,也不是封底,而是书中的内容。所以,人生这本书到底书写得怎样,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是高是下,全在你自己。(摘自《课外阅读》2017年第11期卷首语)
如果你想一鸣惊人那就学学蝉
文/黄小平
每当听到蝉的叫声,我就感到奇怪,蝉那小小的身体里为什么能发出如此大的声音呢?蝉一鸣惊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通过查阅资料,我终于找到了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介绍了蝉的生殖过程:雄蝉和雌蝉交尾后,雄蝉就死了,剩下的雌蝉,就用它尖尖的尾巴,插到树皮里产卵,产完卵,也从树上掉下来死掉。然后,卵孵化,成小虫,落在地上,钻进土里,靠树根的养分过活……就这样,蝉一直要在土里潜伏17年!孕育17年!17年后才能钻出泥土,从蝉蜕里挣脱,飞上树枝,从而人们听到了“一鸣惊人”的蝉鸣。
另一种解释是:蝉的一鸣惊人,并不是一只蝉发出的,而是那片区域里的蝉,共同发出来的,是蝉的“合唱”,是雄蝉追求雌蝉的一种行为。
两种解释,让我从蝉小小的身体里,看到了两种力量,一种是坚持的力量,一种是合作的力量。
原来,弱小的蝉,也是可以通过漫长的坚持和等待,通过“合唱”而“联手”起来,发出一种雄浑的声响,产生一种令人震惊的力量,达到一种一鸣惊人的效果。
一个人,如果也想一鸣惊人,那就学学蝉,学学蝉的坚持,学学蝉的合作精神。(摘自《课外阅读》2017年第9期卷首语)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哲学家的思考》编入全国高级技校语文教材;《童心的天堂》编入全国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类文阅读;《画出快乐》编入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定用书《朗诵水平等级考试纲要》考试作品。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微信号:huangx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