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十三)
2023-08-12 09:08:46
(注:作者将历年来发表的卷首语,精选300篇,辑集为《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现陆续在博客上摘录。)
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十三:第54—56篇):
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文/黄小平
一日,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弟子们有的说是枝,有的说是叶,有的说是花,还有的说是果。他们还各自说了一通各自重要的理由。
而禅师却说;“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果,都是看得见的表象,表象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
“哪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呢?”弟子们问。
“根最重要。一棵树没有了根,就会死亡。”禅师说,“但根却长在我们看不见的地里。世上最重要的东西,也像根一样,往往隐藏在生命的深处。那么,一个人什么最重要呢?”
“那看不见的心灵最重要。”一个弟子答。
“树没有了最重要的根会死,但为什么一些缺失心灵和美德的人,却活得好好的呢?”一个弟子持反对意见。
“一些缺失心灵和美德的人,其实也已经死了,因为他们的精神死了,他们活着的,只是一身皮囊。”禅师道。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5月上半月卷首语)
藤及其它
文/黄小平
藤有三大特点:弯曲、细小、柔软。藤的这三大特点,是由藤的依附性造成的。爬得再高的藤,一旦离开了依附物,就会塌落下来,瘫软在地。假如你不想像藤一样活着,那就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委身于他人。
植物学家介绍,色彩愈浓的花,其花香愈淡;花香愈浓的花,其色彩愈淡。一朵花的色彩,是看得见的、外在的东西;一朵花的花香,是看不见的、内在的东西。
自然是最讲究平衡的,谁在外在的东西上太执迷、太投入、太做作,谁就必然在内在的东西上太疏忽、太草率、太苍白。
一块石头,掉进水里,最后,石头棱角尽失,成为一塊圆滑的鹅卵石,而水却安然无恙,依然哗哗地流淌。石头是坚硬的,水是柔弱的,按说,受伤害的是水,而不是石头。当石头掉进水里,石头锋利的棱角划伤着水,但水很快就愈合了自己的伤口。而石头呢,被水磨损后,哪怕是一点儿小小的磨损,也修复不了,那伤口,成了它永远的伤,永远的痛。
我们应该学会忘掉伤痕,学会自己修复自己的伤口,自己愈合自己的伤口,柔弱的水,可以击败坚硬的石头。(摘自《北方人》(悦读)2017年第4期卷首语)
遇到障碍融合它
文/黄小平
人们遇到障碍,通常会采取两种对付的办法:一种是去绕过障碍,一种是去摧毁障碍。但我认为,这两种办法,都有其弊端。为什么呢?先看绕过障碍,要绕过障碍,你就得走弯路,走弯路你就得延误抵达目的的时间;再看摧毁障碍,要摧毁障碍,你就得与障碍进行一场战争,有战争就会两败俱伤,无论你是胜者还是败者,都会削弱你的力量,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那么,在这两种办法之外,还有没有一种更可取的上乘之策呢?
1989年,日本大阪实施旧城改造,在城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当建到池田线路段时,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一座高层办公大楼正好处在规划线上。当时有两个解决的办法:要么摧毁大楼,要么池田线路绕道而行。但摧毁大楼,损失相当惨重;而要绕道而行,不仅延误了工期,而且提高了工程的造价。正在大家左右为难之时,城市规划首席设计师有了一个好主意:让高速公路穿楼而过,即把大楼的5至7层打通,使高速公路在楼层中通过,这样,那楼层也就成了高速公路的一段,那一段高速公路也就成了一个楼层,两者并行不悖,形成了完美的组合。如今,这幢楼层成为了大阪的城市象征。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同样,消灭障碍的最好办法,不是去避开它,也不是去摧毁它,而是积极地去融合它,把它化作我们的“朋友”,让彼此实现双赢。(摘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1月上半月卷首语)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哲学家的思考》等作品选入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微信号:huangxp65
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十三)
(注:作者将历年来发表的卷首语,精选300篇,辑集为《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现陆续在博客上摘录。)
黄小平卷首语300篇(系列十三:第54—56篇):
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文/黄小平
一日,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弟子们有的说是枝,有的说是叶,有的说是花,还有的说是果。他们还各自说了一通各自重要的理由。
而禅师却说;“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果,都是看得见的表象,表象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
“哪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呢?”弟子们问。
“根最重要。一棵树没有了根,就会死亡。”禅师说,“但根却长在我们看不见的地里。世上最重要的东西,也像根一样,往往隐藏在生命的深处。那么,一个人什么最重要呢?”
“那看不见的心灵最重要。”一个弟子答。
“树没有了最重要的根会死,但为什么一些缺失心灵和美德的人,却活得好好的呢?”一个弟子持反对意见。
“一些缺失心灵和美德的人,其实也已经死了,因为他们的精神死了,他们活着的,只是一身皮囊。”禅师道。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5月上半月卷首语)
藤及其它
文/黄小平
藤有三大特点:弯曲、细小、柔软。藤的这三大特点,是由藤的依附性造成的。爬得再高的藤,一旦离开了依附物,就会塌落下来,瘫软在地。假如你不想像藤一样活着,那就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委身于他人。
植物学家介绍,色彩愈浓的花,其花香愈淡;花香愈浓的花,其色彩愈淡。一朵花的色彩,是看得见的、外在的东西;一朵花的花香,是看不见的、内在的东西。
自然是最讲究平衡的,谁在外在的东西上太执迷、太投入、太做作,谁就必然在内在的东西上太疏忽、太草率、太苍白。
一块石头,掉进水里,最后,石头棱角尽失,成为一塊圆滑的鹅卵石,而水却安然无恙,依然哗哗地流淌。石头是坚硬的,水是柔弱的,按说,受伤害的是水,而不是石头。当石头掉进水里,石头锋利的棱角划伤着水,但水很快就愈合了自己的伤口。而石头呢,被水磨损后,哪怕是一点儿小小的磨损,也修复不了,那伤口,成了它永远的伤,永远的痛。
我们应该学会忘掉伤痕,学会自己修复自己的伤口,自己愈合自己的伤口,柔弱的水,可以击败坚硬的石头。(摘自《北方人》(悦读)2017年第4期卷首语)
遇到障碍融合它
文/黄小平
人们遇到障碍,通常会采取两种对付的办法:一种是去绕过障碍,一种是去摧毁障碍。但我认为,这两种办法,都有其弊端。为什么呢?先看绕过障碍,要绕过障碍,你就得走弯路,走弯路你就得延误抵达目的的时间;再看摧毁障碍,要摧毁障碍,你就得与障碍进行一场战争,有战争就会两败俱伤,无论你是胜者还是败者,都会削弱你的力量,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那么,在这两种办法之外,还有没有一种更可取的上乘之策呢?
1989年,日本大阪实施旧城改造,在城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当建到池田线路段时,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一座高层办公大楼正好处在规划线上。当时有两个解决的办法:要么摧毁大楼,要么池田线路绕道而行。但摧毁大楼,损失相当惨重;而要绕道而行,不仅延误了工期,而且提高了工程的造价。正在大家左右为难之时,城市规划首席设计师有了一个好主意:让高速公路穿楼而过,即把大楼的5至7层打通,使高速公路在楼层中通过,这样,那楼层也就成了高速公路的一段,那一段高速公路也就成了一个楼层,两者并行不悖,形成了完美的组合。如今,这幢楼层成为了大阪的城市象征。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同样,消灭障碍的最好办法,不是去避开它,也不是去摧毁它,而是积极地去融合它,把它化作我们的“朋友”,让彼此实现双赢。(摘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1月上半月卷首语)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哲学家的思考》等作品选入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微信号:huangx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