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苦打底
文/黄小平
在我家乡,曾有一种习俗,孩子刚一出生,给孩子吃的第一口东西,便是黄连水。什么是黄连水呢?顾名思义,就是用黄连泡的水,其味难以入口、苦不堪言。
我问家乡的老人,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给他们吃这么苦的东西呢?老人说,吃得下黄连的苦,以后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的呢?这叫做“用苦打底”。
老人说,人一出生,就用苦打好了底子,以后所吃的苦,就不觉得那么苦了;以后所尝的甜,就会觉得无比的甜。
原来,家乡这种“用苦打底”的习俗,是在增强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提升人们感受快乐的能力。“用苦打底”,正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吃菠萝了,父亲每次把菠萝买回来后,削皮、切片,再把切片后的菠萝放到清水里浸泡。然而,令我想不通的是,每次,父亲都要在浸泡菠萝的清水里放入一点盐。
盐是咸涩的,而菠萝是甜的,盐的苦,不会冲淡菠萝的甜吗?
父亲说,盐的苦,不但不会冲淡菠萝的甜,反而会让菠萝显得更甜。因为正是有了盐的苦作铺垫,作反衬,才让我们感到菠萝的甜更甜。
让甜更甜的,不是甜,在甜中加甜,只会麻木我们的味觉和神经。让甜更甜的,是苦,正如让星星更亮的,不是光,而是黑暗;正如成功的路上,历经了坎坷、挫折和失败的“苦”,才让我们倍感成功的“甜”。(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用苦打底
用苦打底
文/黄小平
在我家乡,曾有一种习俗,孩子刚一出生,给孩子吃的第一口东西,便是黄连水。什么是黄连水呢?顾名思义,就是用黄连泡的水,其味难以入口、苦不堪言。
我问家乡的老人,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给他们吃这么苦的东西呢?老人说,吃得下黄连的苦,以后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的呢?这叫做“用苦打底”。
老人说,人一出生,就用苦打好了底子,以后所吃的苦,就不觉得那么苦了;以后所尝的甜,就会觉得无比的甜。
原来,家乡这种“用苦打底”的习俗,是在增强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提升人们感受快乐的能力。“用苦打底”,正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吃菠萝了,父亲每次把菠萝买回来后,削皮、切片,再把切片后的菠萝放到清水里浸泡。然而,令我想不通的是,每次,父亲都要在浸泡菠萝的清水里放入一点盐。
盐是咸涩的,而菠萝是甜的,盐的苦,不会冲淡菠萝的甜吗?
父亲说,盐的苦,不但不会冲淡菠萝的甜,反而会让菠萝显得更甜。因为正是有了盐的苦作铺垫,作反衬,才让我们感到菠萝的甜更甜。
让甜更甜的,不是甜,在甜中加甜,只会麻木我们的味觉和神经。让甜更甜的,是苦,正如让星星更亮的,不是光,而是黑暗;正如成功的路上,历经了坎坷、挫折和失败的“苦”,才让我们倍感成功的“甜”。(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