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還是拜訪?
(2017-04-03 10:54:29)
标签:
造訪的使用造訪還是拜訪 |
分类: 语言文字翻译随笔 |
宋国明
最近發現造訪一詞非常時髦,旅遊者不再說去紐約玩兒,愛說造訪紐約,到了紐約,還一定要造訪這個名勝那個古蹟,造訪這個餐廳那個商店,是不是使用者感覺自己特有文化,特高大上,我不得而知,但是聽在我耳中卻有種說不出的彆扭。週末無事,隨便聊聊。
這個學期我教一門東亞語言學概論,涵蓋漢藏日韓四個語言。討論四者異同之時,除了語音句法語意文字等元素,還討論到四者在語言文化層次上都有很發達的敬語謙詞系統。漢語情況稍微不同,經過五十到七十年代工農兵掛帥給語言帶來的影響,如今已經有許多年輕一代的朋友不大熟悉敬語謙詞了,所以我時不時在各種場合聽到有人誤用,讓我覺得滑稽,這個現象我以前描述過,這裡不用重複(註)。其實敬語謙詞的概念十分簡單,就是說話者利用敬語謙詞,與聽話者分出尊卑上下以表敬意。例如動詞呈,方向是下對上,動詞賜,方向是上對下,前者是說話者降低自己身分的謙詞,後者是說話者抬高對方身分的敬語。例如我說(大概不“說”,多在書面使用):謹呈拙作一篇,恭請賜教為荷。對方則說:大作已詳細拜讀,謹陳愚見於下...。
敬語謙詞和正式或書面用語不同,前者分上下尊卑,後者不分,僅是措詞風格有別,前者的效果是造成語氣客氣與否,後者的效果則是造成語氣正式與否,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舉個簡單的例子,如動詞買的正式書面語可用購買,我向他購買亦可,他向我購買亦可,這跟拜讀作為謙詞有本質上的區別,例如可以說我拜讀您的大作,但絕不能說感謝您拜讀了我的文章。以前我看過有人寫文章,說申請美國大學時個人作文非常重要,招生辦人員會仔細拜讀。我當時看了真覺啼笑皆非,那是錯把敬語謙詞當成正式書面用語的例子。
誤用敬語謙詞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連編纂字典的委員都有疏忽的時候,如“不揣冒昧”。網上《成語詞典》說不揣冒昧是“用於沒有慎重考慮就輕率行事的客氣話”,這個解釋非常清楚,“客氣話”三個字指該成語是個謙詞,雖然意思與魯莽輕率相近,但必須用在與人應對的場合才好,不能互相代換。該詞典舉的例子就很可笑,大夥兒看看:郭沫若《海濤集
我是中國人》一文有“又看到日本學界也每每用漢文出書,我真是不揣冒昧,竟想把我的論著也拿去嘗試。”郭氏的語文功底自然深厚,但此例並非不揣冒昧的正常正確用法,郭氏在這裡是個詼諧自嘲的語氣,編纂者選它做為例句,算是個失誤,所以才會有後來袁騰飛在講二戰史的時候,說“日本不揣冒昧偷襲了美國珍珠港”,直接拿它当“冒失”用了,大概还自觉文采飞扬了吧,呵呵。我很希望以後不要有一大幫人不分对错也開始說,“他不揣冒昧買了這支股票、他不揣冒昧向她表白了、我不揣冒昧去伊拉克旅行了”等等不倫不類的話。敬語謙詞是用在與人應對上的客氣話!
造訪一詞是謙詞,跟(容我)拜讀、效勞、謹呈、恭送等謙詞性質相仿,跟(請您)笑納、指教、賜告、示下等敬語性質相對。例如:弟不日當專程造訪(貴府),恭聆吾兄教誨...;絕不能說你何時來造訪我的新家云云。這裡稍微解釋一下造字本義,根據台灣三民書局《大辭典》:造,謁也。謁,請見。例《國語越語下》“微君王之言,臣故將謁之。”謁本身就有上下尊卑之分,所以可以說謁見上司長官,不說謁見下屬僕從,而且上司本人(當面)不說你來謁見我啦?因為太不客氣。謁是謙詞,與之同意的造也是謙詞,所以說造請、造謁,造訪三個詞語都指前往問候拜見的意思,都是下對上的恭謹語氣。晉袁宏《後漢紀 獻帝紀二》“同郡陳仲舉名重當時,鄉里後進莫不造謁,邵獨不謁。”是說大家都上趕著去拜見,唯獨姓邵的小子不買賬。造謁就是造訪,說造訪紐約差不多就是拜見紐約的意思,所以,聽上去奇怪彆扭。
記得拜讀的拜字也是謙詞嗎?所以造訪在本質上跟拜訪的原意相近,但是拜訪一詞使用頻繁,原來自謙的含義已經稍微淡化,由謙詞逐漸轉化成一般常用的正式用語(但仍應避免說“他來拜訪我”),而造訪只用在固定句式如登門造訪、專程造訪,所以更為典雅,網上有人说拜訪比造訪客氣,正好說反啦。
網上有姜登榜先生把造訪一詞跟到訪拿來相比,說兩者的差別在方向性,造訪是說話者上聽話者處去,到訪是旁人上說話者處來,如下個月小弟將登門造訪,這是說話者去聽話者處;下個月有代表團到訪,這是有人要到說話者處來。這個分析很有道理,但請注意這裡說造訪,不一定是姜所說的訪問的意思,應該理解成“恭謹往見”才自然,這個自謙的語氣應該說明清楚。我們再進一步追究詞源,造,就也(見《說文》),至也,也有到達的意思,所以照理說,造訪跟到訪應該是同義詞才對,但在實際使用上,兩者有方向性的不同。為何如此?答案很簡單,這正是因為造訪仍是謙詞,主語當被正常理解成說話者,因而形成“我去貴處拜見”的特定方向。
現在很多年輕人流行把去一個地方說成造訪某地,大概是覺得這麼說文雅有格調,其實這是誤把敬語謙詞當作正式書面語了,一個處所是不能作為謙詞的尊敬對象的,除非是聽話者所有,紐約是您的嗎?巴黎是您的嗎?那我才能造訪(貴處)紐約巴黎;如果不是您的,那我还是對您說我去紐約巴黎玩兒去。如我早先所說,敬語謙詞跟正式書面語是兩碼事,不能混用,用錯了並不能增添文采。不過,語言是與時而變的,紫之奪朱,在所多有,也許以後再沒人把敬語謙詞的正確使用當回事, 你造訪我,我造訪你,到那時咱就互相造訪隨便造吧。
註:舊博文《談談敬語與謙詞》(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