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院双博士学位:真是菁英中的菁英吗?
(2014-12-20 01:54:48)
标签:
申请医学院医学双博学位美国医生收入 |
分类: 与留学生家长对话 |
美国医学院双博士学位:真是菁英中的菁英吗?
宋国明
前两天我在博客上汇报了一下筠儿目前申请医学院的进展,得到了许多家长博友的祝福,非常感谢。祝福的话语中自然不乏溢美之词,其实,筠儿一直以来就是那种安排时间有效、喜欢学习钻研、念书不费劲的一个学生,说他学习好,谦逊道谢,说他如何如何优秀,那更是愧不敢当。但今天更有一位博友说双博项目录取率极低,筠儿算是菁英中的菁英,而且还提到“主要是”双博项目免费这个细节,那我就完全不敢接受了。我怕我前一番汇报可能有误导家长之嫌,所以赶紧再补这一篇续文,说明一下双博学位的真实面貌。读完后您就知道千万别往这“菁英中的菁英”火坑乱跳,特别是千万别图那个免学费的“好处”。
双博指的是MD(Medical Doctor)和PhD(Doctor of Philosophy)两个学位,前者的目标是毕业后临床执业当医生,后者的目标是毕业后继续做医学方面的科研,MD-PhD两者结合,目标是以临床经验为辅,帮助进行有实际医疗价值的科研。
先说钱。申请念MD学位的人很少获得奖学金,一般家境不富裕的都申请学生贷款,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共约8万(5.5+2.5),四年念下来要30万左右。毕业后实习两年(英文谓之residency),一年约挣5万,然后找医院正式悬壶济世,薪水就陡然拔高了。我查了一下,初级保健(primary care)医生平均年薪18、19万,专科医生年薪更高,彼此差距也大,为25至32万(估计割盲肠的跟换心脏的待遇不能一样)。
至于双博学位,那可是八年的长期抗战。除了学医四年跟MD一样,还要念个理论与实验结合的PhD,一般是把PhD的四年插入MD的四年,来个2+4+2,或3+4+1,耶鲁是2.5+4+1.5,怕你念完了MD就提前跑了。双博生虽然得到政府花30多万学费及生活费的照顾,但是毕业以后的薪水跟“纯”医生相比,要差一些。容我替您算一算:若走纯学术路线,不临床执业,年薪一般9至11万,腾出四分之一时间当医生,剩下时间研究,则薪水高些,能达15万。像筠儿的大老板施泰茨教授这样级别的,才有可能达到30万,但只占少数。当然,刚才说的是在医院、医学院、研究室领的干薪,工作相对轻松自在,若能获得政府研究经费,或是与商业挂钩,如申请到专利(制药),那收入就说不好了。
如此算来,光念MD,全额自费,八年以后,念双博的那儿才刚毕业,而念MD的这儿若是省吃俭用,学生贷款都该还上多一半了。若是喜欢过日子手头宽裕点儿,每年还一点,十年下来,也没有还不清的,以后就很富裕啦。相比之下,双博学位免费念下来,虽无贷款压身,但是刚才说了,年薪跟人家纯医生差一截呢。这笔帐人人会算,而且人人都算过,所以去年全美报考医学院想念MD的人几达五万,报考双博的则不足两千。去年两万余人上医学院,高达所有申请者的四成,念双博的626人占了申请者1891中的三成,可见两拨人马的入学总人数相差虽近三十倍,但若论录取率,MD四成、双博三成,两者差别其实不是那么悬殊。所以,称获录取念双博的人为“菁英中的菁英”,这不符合实情,因为他们不是从那五万人里选出来的。两拨申请者基本上兴趣、志向不同,各申各的,他们的能力或聪明才智不能拿来相比,虽然拿平均统计数字来说,双博项目对申请者各项条件的要求比一般医学院严苛得多。
所以,申请双博的人原来就是要申请双博,免学费是个附带的好处;若本意是想当医生,但为了免学费这点儿优惠而去申请双博,那会是徒耗时间精力、不上算的做法,而且若没有扎实的实验室经验做后盾,估计面试的机会都拿不到,所有考虑申请学医还是念双博的人都应该非常清楚这一点。申请双博者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一个惯于以年薪高低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人不一样,他们选择的是一种事业,不是职业。为了确定筠儿做的选择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曾问过他,你知道当个专科大夫、整形医生、或甚至当个初级保健医生的年薪都比念双博挣得多吗,你对念双博以后的生活方式了解吗?筠儿的答案没有让我失望。
他说,钱不是他唯一的考虑,有一个舒适稳定的生活当然是基本要求,但双博完全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当医生基本上是学会了一套治病的办法,也许一辈子能救周遭千百人,但是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的最佳途径,集合众人医学研究成果才能有医学上的突破,那就不是救千百人,是救千万人了。例如(片面而粗略地说)施教授获诺贝尔奖所做的研究是病菌的核糖体,因为他对病菌核糖体结构与性质的新认识,使以前无法有效治疗的病可以得到新合成的抗生素的治疗,所以施老的贡献无比巨大。学一套手艺当医生,当然有意义,社会也需要,但有那五万申请者有兴趣去学呢,筠儿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则是医学科研和动手(指实际治疗病人)兼顾,希望能在这一方面作出贡献。
我很欣慰筠儿有这样的人生价值观,觉得耶鲁四年的熏陶没有白费。当然,我在网上常常看到一些报道:收入最高的十大专业、毕业生收入最高的十大名校、收入最高的十大职业等等,每逢此等十大,就有许多人竞相转载传诵,以此为选择学校及专业的重要参考。我知道很多家长和学生很关心以后收入的多少,投资报酬率高低等问题,这种价值观并没有错,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我很想对诸位声明一下,提供双博学位的学校要的是志向兴趣坚定、学识能力相配的人,并不是寻找菁英中的菁英,最多,也只能说是对口的另一类菁英。如果您觉得收入相对重要,又对科研缺乏兴趣,那申请MD也许更合适,可以省去多花四年实验室研究的工夫,痛苦不堪地挤博士论文。申请者对这几点一定要有深切的认识才好。
您问,念完双博学位若是不想做科研了呢?您放心,这话我问过筠儿,他一听就笑了,说那不还有MD学位在手上吗,若愿意退而求其次,当医生光赚钱也还来得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