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复龙冬先生对我“谈龙冬翻译的仓央加措情歌”的批评

(2010-11-18 09:58:17)
标签:

藏文翻译

龙冬翻译藏文

仓央加措情歌

杂谈

分类: 生活杂谈随想

龙冬答复我的文章“谈龙冬翻译的仓央加措情歌”:

藏族谚语中有一句:狗逛汉地。意思是:一条狗就算到了汉地,甚至永远呆在 汉地,也没有任何收获。您虽然在博客上贴了这么多藏文,可是从未见到您关于仓央嘉措的任何理论和认识文章。我学一点儿藏文,就能翻译,并且指出:仓央嘉措 的诗歌并非情歌。由此来看,你白学了。如同——狗逛汉地。诚然,你毕竟是藏文专业,但是,未来留给你的学术空间,几乎非常狭窄,因为,你就永远不敢于 揭示藏文前辈的谬误。

 

宋国明回函:

 

龙冬先生,

    谢谢您回应我在博客上登的短文,这里就您的批评的内容做一个简短的回应,忠言直谏难免逆耳,尚乞海涵,若您要是觉得还有一点道理,或能采纳我的意见。

    关于您对我的批评,我觉得十分诧异。因为文章的焦点不在我,是在我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人能够刚学会了字母、音节的读法,能够不需要语言和语法的学习训练,直接就能翻译文学名作(尤其是最难翻译的诗歌)?我个人认为不可能。龙冬先生您说自己能,那的确就跟王福贵刘约翰翻译莎士比亚和杜甫一样,属于天纵奇才,我在前一篇短文中对这样的自吹自擂无话可说,现在还是无话可说,反正古今中外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够达到您的水平。但如果您确实是参考于道泉、庄晶等前贤的努力成果,在汉译的字词上有所增益改进,则最好把“我从藏文直接翻译”这样浮夸不实的话去掉,其实不影响您译作的价值。(有多大价值是另一回事。)

    关于您对我个人的批评,这跟我提的问题完全无关,不过您既然有兴趣,说说也行。我在博客上贴了一些学习藏语的材料,那是我与另外一位藏族学者研究藏语教学的一点心得,请大家指教,与愿意学藏文的同好们彼此切磋。您说我没有提出任何跟仓央嘉措有关的文章,藏文就算是白学了。这个观点很荒谬,难道学藏文只能用来翻译和讨论仓央嘉措?干别的不行?您学习藏文使用的课本《拉萨音藏文拼音教材》是周季文先生写的,他没有发表过任何跟仓央嘉措有关的论文,也算是白学了吗?胡坦教授的《拉萨口语读本》您应该也读过吧,胡先生也没有发表过关于仓央嘉措的论文,但周先生胡先生对藏学研究的贡献是大家公认的。我辛勤耕耘,贡献一点所学给藏语教学界,目前成果虽小,但不认为是白学。您拿“狗逛汉地”来打比方,骂得可不只是一个我,把所有没发表过关于仓央嘉措的文章的藏学老前辈也都批评啦,我觉得太不合适、太不厚道了。

    至于我未来的学术空间,不敢有劳您挂怀。不过现实与您设想的有很大的差距,我确确实实“敢于揭示藏文前辈的谬误”,多了不说,只最近在第三十九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上宣读的“拉萨话声韵系统的调位分析”便提出与前辈学者一些不同的看法,指出过去一些过于偏重实际声调调值在分析上所产生的谬误。但是,我很怀疑您的藏文水平是否能明白其中的细节。其他在拙著《安多口语》(藏学出版社)中提出的许多句法结构上的意见,也对当前的藏语传统语法提出一些挑战,原文是英文写的,很抱歉,您大概识ABC,不然学两天英文字母也成,估计也就难不倒您啦。以上两例都是正式出版或发表的研究成果,不是在个人博客上贴的,您认为我“永远不敢于揭示藏文前辈的谬误”的根据是什么?

    让您沾沾自喜,所谓指出前人谬误的大概就是那一点:仓央嘉措“诗歌”那个词并非“情歌”。在这里您又不厌其烦地说了一遍,累了吧?难道您真以为研习多年藏语的前人不知道吗?那是按诗歌内容大致来称,是允许的,并不排除政治讽喻的诠释,没有什么谬误不谬误之说,于道泉先生注解得非常清楚,说那是“短歌”(gtang-thung-bshad)的一种。您不同意可以,愿意把它翻成“圣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个不同的意见罢了,用不着自我标榜成“敢于揭示藏文前辈的谬误。”您的那一点儿底子,那一点儿意见,真的不值得您如此高抬自己。再抬,就成了笑话啦。关于您翻译的内容,我看过,也对照过原文,真的禁不起跟我逐字逐句讨论,要不,咱来一首试试?(按:龙冬先生无意跟我讨论他自称从藏文翻译过来的仓诗,我倒是规规矩矩地写了一篇简评,请看简评龙冬翻译的仓央嘉措诗歌

    说白了,您对我研究什么一无所知,就像您对学术研究、外语翻译一样。如果您有兴趣,区区在下的句法理论专著忝列北大现代汉语博士班专业的必读书目,欢迎批评指正。龙冬先生,您不要敌视学术界里勤勤恳恳耕耘的读书人,要记得,让您得以识藏文的周季文先生便是一位典型的学者。 

    只因为我指出您浮夸之处(刚学完藏文字母便号称从藏文翻译仓央嘉措),便引出您对我个人的一些批评,这种典型的以人身攻击来转移问题焦点的做法只能展示您的素质高低与修养深浅哪,可不慎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