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挑山女杂感

(2015-10-22 17:18:37)
标签:

育儿

分类: 杂谈

遇挑山女杂感路遇挑山女,艰难跋涉中。她说,以前是为别人挑,现在是为自己挑。

遇挑山女杂感

偶有游人至此

遇挑山女杂感

新建的铜雕像群,却不认识谁是谁。

遇挑山女杂感

景点沿途有一群当地卖香火的老婆婆,他们好像也有自己的规矩。

遇挑山女杂感三三两两的游人,倒也清净。

遇挑山女杂感摩崖石刻区也看不见游人

遇挑山女杂感这里应是精华所在

遇挑山女杂感一道士坐在石凳上玩手机。

遇挑山女杂感难道他也不上班做功课吗?

遇挑山女杂感大隐隐于市。

遇挑山女杂感没人吃饭有人观景。

遇挑山女杂感许愿的人都相信有求必应。

遇挑山女杂感这是假的……

遇挑山女杂感这个小道姑很有趣,她时不时两手伸开做飞鸟状奔跑,看见我的镜头对准她,戛然而止。

遇挑山女杂感这不是假的,明眼一看便知。

遇挑山女杂感这是保护相对完好建筑

遇挑山女杂感进去看看,一溜小石狮其中俩个被砍掉脑袋

遇挑山女杂感石龙貌似保存完好,但喜欢瞪眼。

遇挑山女杂感这里是遗址群,从废墟上看得出鼎盛时期建筑规模可见一斑。

遇挑山女杂感

 虽然新建道观油光锃亮,气势恢宏,可我觉得还不如看废墟真切。   

 

   

     
       山道上,我遇到一位挑山女,她在我身后大声喊我大哥,同时对我爬山速度表示吃惊。很显然她认错了人,猜想她所说的那个“爬山速度很快的人”应该是另一个像我的人吧。我无心纠正她,将错就错,顺势跟她边走边聊了起来,因是旅游淡季,这一路就再没见过别的人。

   
  
       我背着相机包攀登石阶,而她负重而行。我回头看了看她肩头的担子,一头挑着数十瓶矿泉水,另一头是打了包装的纸箱子,没细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似乎也不十分沉重,但却行走在陡峭的石阶上。看上去她和我年纪相仿,坐在亭子里歇息的时候,听她说她家住在山脚下,三十出头就开始做挑山工,还说自己是属兔的,长我一岁。我问,这一担子挑上山挣多少钱?她说没钱,是给自己挑的。再问,如果是替别人挑呢?她向我竖起四根手指。我说四十元?她说四元!我听了着实吃了一惊,却抑制住惊讶没表现出来。

    
 
       按理眼下正处夏秋交接,并非登山游玩最佳时节,只因单位临时停电而仓促上了山。天边灰蒙蒙的,自然看不见云海,然而山毕竟是山,就看自己怎么想。两个性质和出发点完全不同的登山者,遭遇在同一座山上,她忙她的活儿,我看我的景。

      
       不一会儿,挑山女出现在弯道高处冲我打招呼,原来她已走在了我的前头。上去一看,那是一座新建的亭子,仿佛有了一个依靠,她每天向游客出售矿泉水、方便面之类,而不必再替别人挑山。我是故地重游,她也没客人可招待,于是我向她买了一包香烟坐下来闲聊。才一开腔,发现小柜台后墙上有一张大大的贴图十分惹眼,画面中央上方展示的是省府大员笑容可掬,亲切慰问挑山女的情形,下面是她本人的特写,四周小图环绕,有CCTV一些名嘴正对她进行特约专访的场景,相似之间,熟悉而又陌生,还有几张她的孩子在校读书的照片等等。挑山女见我问这问那,还不时显露出惊讶的表情,接话茬时,她语气中多少带点埋怨我不关心政治的意思。我向她承认自己确实不大关注政治的事实。内心觉得,所谓弱势,指亟待需要他人关注才得以维持正常生计,而非依靠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自身机制有效运行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群体,就此而言,其本身并非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而我们的政府总是擅长“事后处理”,并以此借题发挥,从而“取信于民”。

      
       常人的日子总是极其相似。当年挑山女婚后育有一子,却不幸得了罕见的白化病,后又生了一对龙凤胎,似乎弥补了原先的缺憾,岂料好景不长,不久丈夫死于意外,老天跟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迫使她走上了只有男人才干得了的挑山工,一干就是二十年。说话间,她不时表露出疲惫的神态,我用苍白的语言对她说,现在总算好了,不必挑山的艰辛,两个孩子也很争气,都上了重点学校,等孩子自食其力,你很快就可以安歇下来了。她听了默不作声,两眼茫然,看不出任何表情。而我在想,假如二十年前她的不幸遭遇能够得到应有的同情和关怀,包括来自政府、社会和亲友的援助,那么她的现状将是另一个样子。我们的政府各级行政部门及社会团体,其机构设置与职能是完全具备这一功能的。然而现实我们已经看见,很多事情只有当上层需要的时候,才会要求逐级基层部门贯彻实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接一个光环,诸如感动中国,道德楷模一股脑儿奔顶而至,感动过后世人不免感叹:早干嘛去了!间或又悟出一个道理:假如当年政府基层部门把她的难处全都化解,那么就没今天省府大员啥事了,媒体自然晾一边凉快去,如此,何以彰显某组织对百姓的大恩大德?何以大张旗鼓宣传政府对百姓的关爱,何以弘扬某制度优越性?

      
       跟挑山女告别时,她说回头你过来吃午饭,我这有茶叶蛋和方便面。我嘴上答应着,却是不会去的,一是我随身带了一些小食品;二是我想,假如我去吃一顿午餐能解决她的根本问题,那么即便吃光她店里所有的食物也值。事实上,我非政府大员,我的能力仅限于解决自身问题,即便为官一方,那也是为官失职、渎职,岂敢以公仆身份,以居高临下姿态,高调给主人送温暖?怎好意思笑容可掬地揭开百姓的锅盖嘘寒问暖?只觉得,先夹着尾巴做人,再真心诚意做事,或许这才是为人本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片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