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秋临黑龙潭

(2010-10-28 15:59:40)
标签:

昆明

黑龙潭

摄影

分类: 散文

【图/文】秋临黑龙潭

天渐渐凉了,等下了霜,家乡山上的枫叶也就红了。枫树历经春夏的润泽,蛰伏前,不忘向世界展示最后的绚烂。秋天是一个矛盾的季节,万物萧杀,硕果累累;一阵绚烂,一片荒芜。老天如此安排了节气,也顺带在这个季节里把我带到人间,我便是看着明月和红枫长大的人了。对于跟我一般的人们,秋便是人生中第一个季节,只是我不大明白,自己是否和秋天一样矛盾?

 

春城的植被常绿,鲜有霜冻,故而少见漫山遍野的红叶,偶有稀疏的小叶枫供人们观赏,却很难跟北国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相媲美。平日里见惯了花红柳绿的人们,直到这个时候才忽然想起,那满眼的红,也是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对成天坐在办公桌旁的我不啻为一种诱惑,于是,心中便开始盘算着觅个好天气去爬西山,并对本不属于这里的景致寄予期望,也好让自己,还有那份焦躁不安的心,一并消失在美轮美奂的图画中去。天虽然是晴的,怎奈空中弥漫着一层厚厚的雾霾,远远望去,西山笼罩在一层铅灰色布幕里,传说中睡美人的影子都不见了,怎好上西山?转而把眼光瞄上了城北的黑龙潭。黑龙潭,不仅昆明有,丽江也有,据说北京、湖北都有。没到过他处黑龙潭,想来名称相同而风光各异,但只有到过的那个才是最好,恰似如云般美女,婀娜多姿,也只有爱过的那个最美。

 

“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黑龙潭的绝妙之处在于一泓碧水,几株化石般古老的树;那水,那树可算得上镇山之宝了。“虬髯黑甲千年树,雨露龙涎万古潭”,这便是古人对它们的赞美。令人叫绝的是两个水潭间隔不到二米,一口清澈见底,另一口浑浊不清,这老天爷到底玩的啥意思?没人知道,自从有了水,它们就一直这样存在着;也无论天干地渴,潭子从不干涸。而水里养着的锦鲤,一个个养尊处优,鲜艳夺目,体态雍容华贵,它们与游人和谐相处,看不出半点惊惧之态。可我总觉得它们过滥了,像道具一般缺乏生气,这无疑是旅游经济的产物,若适量点缀应是恰到好处吧?

 

龙泉观应是拙朴古雅的好,就像古人留下来的匾额、楹联一般的拙雅,古人似乎比今人更懂得和谐之道。我寻了半天,却没看见一幅与秋天有关的楹联,或许这里的美与季节无关,换句话说,无论是哪个季节,这里同样令人惊叹。院落里生长的古木给道观凭添一种古朴肃穆气氛,有唐梅、宋柏和柳杉等等,有的浑圆挺拔,有的虬枝错节;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苍翠欲滴,风姿绰约。那株婉约的唐梅最让人惊奇,我几乎看不出它的生命迹象,而它确实生长着。可能我来的不是时候,如果在冬季,那形似枯槁的枝丫定会让梅花点点绽放,我实在想象不出那花开该是个什么模样来。哦!一千多年前的生命,我见了肯定会流泪的。面对高大的神木,眼前浮现出盛唐的某个时期,一位道长和他的弟子们亲手种下这些树木的画面,古道观由此增添了绵延一千多年的庄重和灵气。然而,长老未必知晓,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个红尘中人走近神木,凭吊瞻仰,被他亲手种植的历史久久地感动着。

 

北山似一道屏障,它把古道观和两个潭子,连同那些遮天蔽日的林木一起揽入怀抱。山不高,拾阶而上,逶迤间也觉不出异样来。我是故地重游,不去用心,疲劳的眼神定然发现不了不经意间的美。好在“世间不缺少美,独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我会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半山坡上,有杜鹃园、梅园,再往上不远处还有一座塔,名曰“定风塔”。这个时节杜鹃花早就谢了,赏梅为时尚早,只有枫叶秋意正浓,染得半边山坡一片火红,那白色的定风塔就掩映在一片斑斓中,也分不清到底是塔白了还是叶更红。我是冲着红叶而来,便放慢了脚步,心中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般的美。我深知,这跟诗意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可我眼前的美真真切切存在着,看得见且摸得着,那么,我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那些美丽的幻觉而忽视眼前的真实世界呢?

 

秋,四季之一,夏与冬之间自然过渡衔接。有了春夏的滋润,才有秋的辉煌;灿烂总是有尽头,荒芜过后又是春。我忽然觉得自己过于执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竟然在四季如春之地,贸然闯入了秋,殊不知,美,取决于自己的心境。正如是,家乡的景色固然很美,但对于游子,何处不曾是故乡?

 

组图:黑龙潭风光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以上六幅图片为秋天的紫薇红叶


【图/文】秋临黑龙潭

龙泉观大门。因大门正在维修无法拍照,该图为旧作。

 

【图/文】秋临黑龙潭汉黑水祠匾额和楹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图/文】秋临黑龙潭龙泉观大殿外观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虬髯黑甲千年树,玉露龙涎万古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古老的柏树已经枯死,一株紫薇从它巨大的胸腔中穿透并自由生长。(旧作)



【图/文】秋临黑龙潭

虬枝错节的柏树,依然风姿绰约,苍翠欲滴。

【图/文】秋临黑龙潭沧桑(旧作)


【图/文】秋临黑龙潭巨大的柳杉,浑圆挺拔。我的镜头难以表达,故如此……


【图/文】秋临黑龙潭

黑龙潭之清水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北山上的红枫林,游人如织。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龙泉探梅”,上北山必经之路。

 

【图/文】秋临黑龙潭

芭蕉谷。这回看见的不是这般摸样……(旧作)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斜阳下,垂钓休闲的人们。

 

【图/文】秋临黑龙潭

秋染定风塔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图/文】秋临黑龙潭

养尊处优,雍容华贵的鱼儿们。

【图/文】秋临黑龙潭

宛如小女孩额前的一缕发梢,光影把她打扮的俏皮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话优雅
后一篇:让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