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到八月十五了,我问儿子中秋可回家。儿子的回答极其简单:现在还不知道,到时候再说。
记得月初时,老乡送孩子来云南念书,为尽地主之谊,自然免不了请吃饭。席间觥筹交错,谈笑风生,看不见一丝半点抑郁。席罢父子、母子将要分别,孩子上了车直奔校园,父母却上要另一辆车。于是,老乡心中酝酿已久的感情有如决堤溃坝般喷涌而出,其母在一旁偷偷抹泪,泣不成声,其父在一旁好生相劝,好不容易才劝上了车。这般场景,俨然是上阵杀敌,生离死别一般。
几年前有过类似经历,同样是送孩子去外地上学。说来也是,孩子自打出娘胎恁没离开父母半步,如今却忽然离家一人独自生活。尽管事先早已预料到是暂时离别,但做母亲的心情恐怕只能以流泪才能表达清楚。前几天看新闻报道说,某地一新生入学,家中五位成员送行,其中包括坐轮椅的老奶奶,并说,光是孩子的行李就有十四箱,而且父母为孩子准备了足够四年用的卫生纸。看了大感意外,顿觉此般雷人之举不上新闻才怪!
记得当年送孩子去省城学校,事先早预示到可能发生的女人独有的“缠绵”,临了为缓解压抑的气氛,我催促儿子别磨蹭赶紧走人,妻子却巴不得与孩子多呆一会儿。望着儿子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人群中,妻子的表现正如我在心中预演过那样上演开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西语说:时间能改变一切。时间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不到火候你是预想不到怎样结果。估计那位老乡以后再也不会偷偷地抹眼泪了,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后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