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书闲语
(2012-10-26 19:06:31)
标签:
杂谈 |
一时疏忽,误以为两门课是一码事,随口答应了曹教授,为长江商学院硕士班讲课。结果,通知单到达,居然是连续四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并非是我以为轻车熟路的并购课。结果,抓紧时间重温经典,再读了Peter
Bernstein的Capital Ideas Evolving 和Capital Ideas,
鲁宾斯坦的《投资思想史》,加上罗斯的《公司理财》和一些产业经济学著作。也算有了点时间,清理多年的一些想法,力图将资本市场与产业整合联动起来。
对我而言,并购是基于企业成长的技术,而产业整合则是提升经济结构与能力的手段。十多年的并购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产业整合仍是萌动之中。它牵扯到产业价值链,资本市场结构,产业管制与反垄断,企业集团的成长等诸多因素,从资本市场处当课窥得几点。
看了一些本土著作,多为涂鸦之作,缺憾甚多。不过,刘鸿儒老师的两部论著《突破》和《变革》大局着眼,贯穿三十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历史,体现政治与市场的博弈磨合,士大夫的机警和无奈,值得反复体味。辅之以胡汝银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迁》,自下而上观察近二十年本土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很有意味。胡牵头的写作班底都是深浸市场中层实施操作的精英人物,在回味脉络时不时展示批判精神,为诸侯代言,更有市场化色彩。
读书过程中,不少熟悉的人与事栩栩如生,令人惆怅。多少英雄人物,一时风生水起,结果却成过眼云烟。当然也有今日仍身居高位到副总理和诸侯大员者,看上去仍是步履维艰。如同刚刚看过的凤凰卫视台拍的连续纪实长片《李鸿章》,还在糊老房子的过程中。更让人感慨的是失足才俊,得志之时,肆无忌惮,结果乐极生悲如王益等。
读了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以大格局把握历史,自成一家之说。读了金观涛和刘青峰的《观念史研究》,以词语考证究观念演变,颇有庖丁解牛之相。熊培云的《发现社会》很有深度,让人对七零后的知识分子顿生敬意。
对我而言,并购是基于企业成长的技术,而产业整合则是提升经济结构与能力的手段。十多年的并购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产业整合仍是萌动之中。它牵扯到产业价值链,资本市场结构,产业管制与反垄断,企业集团的成长等诸多因素,从资本市场处当课窥得几点。
看了一些本土著作,多为涂鸦之作,缺憾甚多。不过,刘鸿儒老师的两部论著《突破》和《变革》大局着眼,贯穿三十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历史,体现政治与市场的博弈磨合,士大夫的机警和无奈,值得反复体味。辅之以胡汝银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迁》,自下而上观察近二十年本土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很有意味。胡牵头的写作班底都是深浸市场中层实施操作的精英人物,在回味脉络时不时展示批判精神,为诸侯代言,更有市场化色彩。
读书过程中,不少熟悉的人与事栩栩如生,令人惆怅。多少英雄人物,一时风生水起,结果却成过眼云烟。当然也有今日仍身居高位到副总理和诸侯大员者,看上去仍是步履维艰。如同刚刚看过的凤凰卫视台拍的连续纪实长片《李鸿章》,还在糊老房子的过程中。更让人感慨的是失足才俊,得志之时,肆无忌惮,结果乐极生悲如王益等。
读了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以大格局把握历史,自成一家之说。读了金观涛和刘青峰的《观念史研究》,以词语考证究观念演变,颇有庖丁解牛之相。熊培云的《发现社会》很有深度,让人对七零后的知识分子顿生敬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