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需突破“单兵”模式
(2012-10-26 18:22:47)
标签:
杂谈 |
2009年05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彭友 应尤佳
4月30日,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在沪的各家金融机构要突破原有的“单兵”模式,成为协同作战的集团军,这个需要产业整合,更需要金融支持。
当天,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成立。王巍认为,联合会可以成为金融人才的凝固剂,有助于将各自为政的金融机构形成一个板块,共同推进上海的发展,加快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金融产业整合一定要避免以计划管理的方式来处理,”王巍说,政府监管肯定需要,但更要企业家、金融家站到前台去表演,只有这样,市场化的产业整合才有发展空间。在这方面,上海完全可以给全国开个好头。
谈及目前金融业的发展,王巍认为,随着并购贷款启航、民间金融浮出水面,这些可以将中国的金融业再次洗牌,将给予那些没有背景,但是有视野、有经验、有能力的金融家很好的机会,未来将会有一大批有能力的金融家登上舞台。
王巍还表示,目前世界上谈论得最多的是贸易保护,实际上,在金融领域同样存在保护主义。这种投资保护主义的兴起,使得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难以发展。王巍强调说,与贸易保护主义相比,金融保护主义更具隐蔽性、广泛性和长期性,对实体经济的破坏性影响更大,传播更快。
4月30日,上海并购俱乐部发布《反对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蓝皮书》称,上海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为并购交易和融资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金融支持,并正在成为全球产业整合越来越重要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心之一。上海产业界、金融界以及参与全球产业整合的并购机构和从业者,理应行动起来,履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在跨国投资与并购中,抵制保护主义,承担起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的全球发展责任。
上海并购俱乐部提议三项举措建立国际并购中心
2009年05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应尤佳
⊙本报记者 应尤佳
在4月30日上海并购俱乐部的揭牌仪式上,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向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呈递了上海并购俱乐部《打造国际并购中心,进一步夯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三条打造国际并购中心的具体路径:建立并购交易私密信息平台、建立并购母基金、举办全球并购高峰合作论坛。
上海并购俱乐部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金融中心,尤其是国际和全球金融中心,也是并购要素和交易的聚集中心。无论换股收购还是现金支付,都依赖于金融中心的并购项目信息和资金聚集功能,依赖于金融中心聚集的并购交易服务功能。”
对于什么是国际并购中心,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解释说,上海国际并购中心是指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聚集境内外的各种并购要素,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成为各种产业和财务投资者;通过并购退出的场外交易市场,成为并购项目匹配、并购融资、并购操作、并购后管理和专业服务的交易服务中心。
对并购中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费国平认为,金融中心说到底是为实体经济发展筹措资金而存在的,也只有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的金融中心,才能得到持久的繁荣发展。
关于如何打造国际并购中心,上海并购俱乐部表示,一是要营造一个与并购交易特点相配合的并购交易信息与项目信息匹配、促进的平台;二是建议上海市政府成立一支并购母基金作为牵引,带动并购市场交易,形成一个大宗交易场外市场;三是建立一个以全球公司与国际并购市场参加的高峰并购论坛为基础的平台,促进境内外各类并购者、并购组织交流与交易。
费国平表示,在建立并购融资中心方面,上海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上海是上交所所在地,又有长三角的产业作为依托,在并购融资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因此,全球资金如何吸引来上海,上海又如何承接全球资金转移,是上海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因为这样,市场一个资金需求和供给信息的集散中心,这种集散功能的形成,能为各种交易提供融资支持和服务,并进一步聚集资金筹措需求,吸引资金和促进投融资信息,不断在这里聚集和释放,并为这些催生和促进各种与金融相关的交易活动。
前一篇:北京并购俱乐部成立
后一篇:新浪的对话,关于融洽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