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捉刀人的鸡零狗碎
捉刀人的鸡零狗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0
  • 关注人气: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切都好》 你们要的张猛,这样商业化也不错

(2015-12-17 23:30:00)
标签:

杂谈

看完张猛导演的《一切都好》,忍不住感叹:在如今的中国,居然还有人认认真真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的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http://ww3/large/631692f3jw1ez32m222ckj209y0gowgr.jpg你们要的张猛,这样商业化也不错" TITLE="《一切都好》 你们要的张猛,这样商业化也不错" />
幸好我们还有张猛
中国只有两种电影:一种是一头扎到钱眼里面,为了取悦大众无所不用其极,想让你哭的时候满清十大酷刑轮番上马,想让你笑的时候恨不得把你捆在椅子上在脚心涂蜂蜜然后牵来一只羊;另外一种是抱住小众大腿不放松,为得奖不择手段,把“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纹在额头上,打得一手好政治擦边球,但电影怎么看怎么像反着来的倪萍大姨妈。
在这两种电影之外,幸好我们还有张猛。从《耳朵大有福》到《钢的琴》,他一直专注于底层百姓的普通生活,对于细节的把控令人赞叹,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他镜头里的底层百姓,日子也许艰难,但从不哭天抢地怨天尤人,有着一种骨子里的浪漫与乐观,这让人想起莫里兹所说:“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甚至可以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
《一切都好》对于张猛来说,可以说是个例外,但不是意外。说例外,是因为他之前的三部故事长片:《耳朵大有福》、《钢的琴》、《胜利》,故事背景都设定在东北,我们不妨称之为“东北三部曲”,而《一切都好》是他第一次把镜头伸向了东北之外的地域,从北京出发,辐射全国;说不是意外,是因为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生活本身,关注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关注父亲与子女的冲突与和解。
以父之名,清淡如茶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这种冲突与和解始终是人生最核心的元素,也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如你所知,《一切都好》翻拍自意大利经典电影《天伦之旅》,之前还有2009年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美国版,两子两女在人家那里司空见惯,但在计划生育的中国,这基本是一个不可能的配置,不过最近国家放开全面二胎政策,却让这一切变得合情合理。张猛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绝对想象不到会得到国家如此的神助攻,我觉得他的心情可以用《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来形容:“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屁的?”
看多了国内外商业大片的人,可能对这部电影有一点不适,因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大片,节奏比较平缓,故事也相对平淡:一个父亲,走遍全国去看望自己的四个孩子,发现他们的生活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样。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和波澜,最激烈的冲突也不过是张国立夺下了窦骁的烟丢在地上。无论是从导演张猛讲故事的节奏,还是演员们的表演,都在刻意收敛,刻意强化氛围而淡化冲突,让整个故事保持在一种极其微妙的引而不发的状态并贯穿整场。
这种慢慢悠悠讲故事的风格,完全不像一部中国贺岁商业片的运作模式,反而更像我们邻国日本的亲情片。如果要拿一部电影来作比较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山田洋次的《东京家族》,同样是父母出远门去看子女的剧情,同样是波澜不惊讲故事的节奏,而满满的亲情与理解充盈其中。所以说,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主打亲情的电影,就应该是此番景象而不是扣子密布狗血狂洒,这就给我们的观众提出了一点小小的要求:只有了解到亲情片的题中之义,才能真正欣赏这一类型电影。
大巧若拙,重剑无锋
平淡而不平庸,是评价一部亲情电影是否合格的一大标准。在这一点上,《一切都好》就像一座冰山,你看到的仅仅是露在水面上的四分之一,而水下的四分之三,需要你自己去琢磨。它虽然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平淡故事外表下的暗潮涌动,用微博流行语来说,就是“细思恐极”。
《一切都好》里面有四个孩子,分别代表了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和社会问题,不管是婚姻问题、创业问题还是取向问题,都是坊间热议的焦点,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一切都好》没有回避它们,从这一点上来讲,它比时下那些脱离现实生硬编故事的都市背景电影好上十倍。而在另一方面,电影就是电影,它需要用影像去刻画问题,但却没有义务给出答案。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描绘的是生活本身,而生活里的纷繁芜杂是没有答案的,正如何勇唱的那样:“是谁出的题那么的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李安的《喜宴》,同样牵扯到了出柜这个话题,郎雄扮演的父亲开始表现得不懂英语,伟同、Sam和葳葳这组奇特的三角恋在他面前吵架他也泰然处之,而当他和Sam单独相处时,一句“I watch,I hear,I learn”让Sam无比惊愕。这一点正如《一切都好》里张国立扮演的老管,他一路走来,看到了孩子们并没有他们自己说的那样“一切都好”,他们细心隐藏的事实被他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电影到最后,他忍不住道出心声:“你们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地底下的矿石我都能找着,你们生活中的问题难道我就发现不了”……子女的那点小聪明,其实就像考试中作弊的学生,当过监考人的都知道,你在下面有什么小动作,上面看得一清二楚,至于要不要去抓你,就要看监考人的想法了。而对于父母这个“监考人”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不说出来,此情此景,正如传统戏剧《打金枝》里皇上那句名言:“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你的父母也这样
那么,《一切都好》到底讲了一种怎样的父女、父子关系呢?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不管你是用电脑还是手机,请一边看文章一边观察一下你的手:父亲是大拇指,而你便是四指中之一。
表面上来看,拇指是最短的,但却是最粗壮有力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父亲的形象极其伟岸,但当我们渐渐长大,父亲的身材便渐渐矮下去,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比父亲高了,父亲需要仰视你了,但内心深处你知道,父亲永远是最有力的,是最值得你倚靠的。
表面上看来,四指之间相互依靠,而拇指与四指是离得最远的。正如电影里面,老管独居一方,跟四个孩子天南地北,当家里出了什么事时,四个孩子之间相互通气,却单单瞒着父亲一人。然而正如道尾秀介在《乌鸦的拇指》中所说:“只有拇指可以从正面看到其他的手指。所有手指当中,只有拇指知道其他手指的长相。”当大拇指与四指平行的时候,它什么都看不到,但当大拇指与手掌垂直的时候,四根指头的样子,它看得清清楚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了如指掌”。
大拇指与四指离得虽然远,但它是最容易触碰到四指的,但如果方式和角度不对,它也是最容易伤到四指的——请试着用大拇指坚硬的指甲去戳一下四指,你就会明白这句话——所以大多数时候,父母最好是选择触碰和抚摸,而不是冲突,否则,十指连心,伤到四指的时候,拇指其实也是会痛的。
最后,当四指蜷起身子,大拇指弯下来覆盖在上面的时候,才会形成一个坚实的拳头。这也正是《一切都好》里老管和他的四个孩子在电影最后所做的:每个人都放低身段,紧紧依靠,才能形成一个坚强的团体,一个无坚不催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