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在哪里》 看,那个孤独的天才

(2013-07-04 16:50:28)
标签:

杂谈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天才和孤独这两个词已然被用烂了,但还是请允许我满怀敬意把这两个词用在阿乙身上,不为别的,因为他配——貌似也只有他配。这一点在阅读《灰故事》、《鸟看见我了》、《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时不断被印证,《春天在哪里》让我再次确认。 
   
  看这本短篇集子的时候,The Beatles的《Eleanor Rigby》在脑中挥之不去,不断提醒我:“Ah,look at all the lonely people!”——看哪,看所有这些孤独的人!在文艺青年的眼里,孤独似乎是一种标配,就像安妮宝贝的棉布长裙和郭敬明的45度角仰望天空一样不可或缺。跟这些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不同,在阿乙这里,孤独是一种客观存在。阿乙极擅长把人心中最卑微的情绪一把攫住,梳理、把玩,然后猛地推到世人面前示众——因为阴冷,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所以绝望。然而世人并不理解这份孤独与绝望,反而用它来满足自己的窥探与嗜血。这一意象贯穿于《春天在哪里》所有小说的始终,又完美地体现在《正义晚餐》围观路人怂恿裸体男子跳楼一节中: 
   
  人们开始呼喊,不知谁先打起拍子,所有人跟着打起来……这来自大地的恢宏力量,像岩浆一层层、一节节,极为有力地向上涌,终于摧动他的耳膜。 
   
  最终,男子在众人的合力呼喊之下惨叫着跳了下来。 
   
  那呼号带着他最后的希望、最后的绝望,带着放纵、自嘲、愤怒、烦躁、仇恨、恐惧、忍受、脆弱、可怜、委屈、痛苦、恶心、悲伤、失落以及歇斯底里,带着人类全部的情感。接下来就不关他什么事了。 
   
  阿乙一向如此冷静冷漠甚至冷血冷酷,这种冷硬极简的笔法起源于硬汉派推理小说,在詹姆斯凯恩的《邮差总按两遍铃》里定型,在加缪的《局外人》中臻于完美,不管是村上春树还是罗贝托波拉尼奥,都深受其影响。而在中国,将这一风格发扬光大的,有且只有阿乙一人。 
   
  阿乙无意做加缪二世,他只想做阿乙一世。在冷硬极简的笔法之外,他还试图挑战小说的技法。《春天》一文,如果以正常的叙事方式讲出来,是一个简单甚至乏味的故事。然而阿乙从结局倒推向开篇,在一节一节地倒叙中顺叙讲解,最终开头即是结尾,形成一个完整的圆。这样的叙事方式一方面让你有着通晓真相的上帝视角,另一方面又让你在跌跌撞撞的接驳式阅读中寻找真相背后的真相,最终那个既是开篇又是结局的真相出现时,那种你明知事态会如此发展却无法阻拦的绝望便会如潮水般涌上你的心头。这种叙事方式脱胎于电影《记忆碎片》和《不可撤销》,但阿乙近乎炫技的表达使得文字达到了影像的效果而超越了影像的力量,所以北岛才心悦诚服地说:“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 
   
  当然,如果就此认为阿乙铺陈阴冷、耸动绝望同样大错特错。阿乙固然不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同样不屑惨绿少年残酷青春,那些打着致青春旗号的步步惊心注定是文艺青年的小时代,与现实绝缘的真空玻璃泡里的偶像剧式孤独止增笑耳。阿乙只是在白描现实,现实在他的观察之下,所谓温暖与正能量的虚弱无所遁形,他只负责把这一切写下来,在这一点上他遵循的是加缪的原则:“像冰块一样,忠实、诚恳地去反映上天的光芒,无论光芒来自上帝还是魔鬼。”如果说他有什么贪心,那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贪欲是我活得比身体久点。哪怕只活到一季稻子那么长。” 
   
  这是所有以字为生的人最基本的欲望,越是看透世事的人,越会在绝望的心中开出一朵黑色大丽花,于阿乙而言,写小说正如西西弗斯与巨石角力,“小说带给我的磨难与难堪越来越多。因为到今天我还没有征服它,没有扭住它的角,让它双膝着地。但是总是在这注定失败的事业中,我感觉自己是英雄。”如是我闻:绝望自有绝望的力量,正如希望自有希望的无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