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汉战神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的一句诗道尽血泪

(2017-11-21 08:38:32)
标签:

文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96b78621aef7436d8a57d96d36b2ed42.jpeg

霍去病,提到此人,第一个想法此人是个穿越者吧。

霍去病具备穿越者几乎所有的特点,出生卑微(私生子),十七岁即出人头地,勇冠三军。

王霸之气照射四方(浑邪王和休屠王上书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

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

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

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fae41842323b42189344324cc633e0ed.jpeg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垓下一战定江山,何等的威武!

可是对匈奴却是一筹莫展,自吕后到景帝都是以和亲方式求的安定。

而霍去病的六战拓疆土可以说是对大汉帝国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自此以后中华以汉自居始称汉族。

可以说没有霍去病可能中华汉族可能要推迟多少年历史中也可能不会有汉而可能自称唐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80b4282407b14cae9dc9be367a5c8e07.jpeg

霍去病17岁就首次随卫青将军出征,任骠姚校尉,率800骑兵直闯匈奴腹地歼敌2000多,功冠全军,一战封侯“冠军侯”。

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功劳赐他府邸,他却壮气扬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9岁二次出征封骠骑将军,两次河西大战均获大捷,河西授降。

作为统帅一人孤身闯入叛变的万人匈奴敌军中,硬是让所有匈奴人归顺大汉,收回了整个河西走廊,包括张掖、武威、酒泉等地。

21岁和大将军卫青共同帅兵发动漠北大战,饮马瀚海(如今的贝加尔湖),封狼居胥(后世武将认为的最高军功象征之一),成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不灭战神!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a31d1352879549529834e4b75e62ae61.jpeg

元狩四年(公元前117),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据说补给部队有五十万,车马无数。在深入漠此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

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

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从此,大汉再也不受匈奴的袭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df4c204ca0b745e086fdb9a99da0d683.jpeg

此时霍去病完全超过了卫青,是大汉王朝当之无愧的战神!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然而令人无比心痛令人无比遗憾的是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虚岁)的霍去病离奇的英年早逝。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08072c7e4d524b6a8c0b52cd3cb15fd3.jpeg

汉武帝命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千年已过,淡去了刀光剑影,我们仅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去领略将军的风采。

落日长河,茫茫大漠,孤军纵横,是传奇,也是不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