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记不清多少年没去花岩溪了,最近的一次大概还是10多年前到过。在90年代每逢休闲我都会来到花岩溪,当时都叫花岩溪林场,林场的职工分散住在临近水库的各个角落,蜿蜒的石子路在竹林中环绕,青青的竹山,青青的库水,清新的空气,清脆的鸟鸣,还有不时飘荡在林中的丝丝炊烟,多少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当林场职工已不再伐木了,满山的翠竹也无用武之地时,城里的人开始来这里品味“新”的生活。记得临水而居的老莫一家是最早开始家庭接待的人家,那时还没有“农家乐”这一说,到了老莫家,在堂屋里下坐,让老莫来上现磨现做的擂茶,黄豆、芝麻、生姜、花生的香味就开始在瓦屋中飘然。杀一只大公鸡,煎一盘“黄板刁”,上一鉢腊肉炖烟熏笋,煮上一锅“锅巴饭”,来上一碗谷酒,优哉游哉的“会餐”,鸡骨头刚落地,猫儿狗儿早就在桌子下等不急了,这就是花岩溪的味道。
花岩溪里有的是鱼,这里有50年代修建的水库,水深不见底,最好吃的是名叫“黄板刁”的小鱼儿,新鲜的煎着吃,晒干的油炸着吃,下饭又下酒,至于麻鲢、黄古鱼、白刁、白翘就更是家常鱼了。老莫家有小木船,莫家两兄弟善国、善军都会划船打鱼,记得有一年善国带我去下网,3米多深几十米长的丝网下到水中,将一个个小水湾围住,然后划船敲打船帮赶鱼,一个多小时就网上了七八斤黄板刁,把我高兴得不得了!
花岩溪的山有的是特产,野菜我不爱吃,所以说不上名字,最有名的算是竹笋了,冬天的竹笋深藏在泥土中,挖出来又脆又鲜,春天的竹笋冲出了地面,虽不如冬笋脆,但还可晒成干笋,一年四季都可享用。还有好吃的就是山核桃和板栗了,老莫家房前有一棵大板栗树,秋天结满了果实,你若想品尝就找一根长竹竿自己去打。
花岩溪有山有水,有林有竹,自然也有鸟,在没有禁枪的年代花岩溪来了成群的白鹭,一时吸引了无数的城里人前来观鸟,林场还在山顶修建了观鸟台,可没几年鸟就不来了,是没有了小鱼儿还是山林里的杉树尖不安全?没人说明白,反正白鹭跑了!
这个春节兄弟约去花岩溪,路还是当年的路,路面却全成平坦的黑沥青,没有了尘土飞扬的感受,花岩溪已成国家森林公园,林场里的房子都没有了过去的模样,装点成了有规有矩的“农家乐”,水库的水降了许多,有的地方露出了几十年前的老底。来到老莫家附近,有点认不出老莫的家。擂茶、民俗、篝火、游船,这里旅游的氛围很重,接待的民俗也很规矩,服务周到,服务设施也很全,在民俗吃饭,唯一感到有点“味”的是烧柴禾的大灶和房顶烟囱冒出的有柴火味的炊烟。都进步了,可过去那种自由自在的味道觉已经消失了。我带上了拍鸟的镜头,没遇上几只菜鸟,民俗老板说有鸟的,只是这几日鞭炮放多了吓跑了。
都进步了,过去我来花岩溪带的是只有几百万像素的相机,这次我带上了几千万像素的无人机,在500米高空我拍下了我从未见过的俯视的花岩溪。
2025 1 31
大年初三
TRANSLATE with
x
TRANSLATE
with ![故地重游----花岩溪 故地重游----花岩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