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古老又神圣的寺院始建于657年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处于俯瞰惠特着整座小镇的中心地段。修道院拥有巨大的稳定的柱子,高耸的拱门和敞开的窗户。
whitby这个小镇的发展是从1300年前因为这个修道院才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个修道院对于whitby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个修道院在9世纪被维京人破坏,whitby的词源是从古挪威语来的,这也是维京人统治英格兰的时候留下痕迹。荒废了两个世纪后,Norman
Conquest重建修道院,但在1914年被德军轰炸,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镜头下的惠特比修道院,进入惠特比你就能看到她的身影。她位于小镇埃克斯河的东岸的山丘上,向东俯视着北海和惠特比小镇。
修道院的石墙应该见证了修道院的历史。
修道院只能算是一处遗迹了,历经教会的争端、取缔和战争的轰炸,惠特比修道院已面目全非。千年历史只有这些历经海风侵蚀的石头见证了。现在的修道院遗迹被厚厚的围墙包围,墙内有遗迹博物馆,陈列有修道院的遗物。
站在墙外望着这千年前的建筑,似乎她仍在向人们述说什么,在这里我想起了中国的圆明园,在战争掠夺中也只剩下石柱了,英国人自己也遭遇过。





这是惠特比修道院遗迹博物馆,参观要从这里进入。






北海的天空变幻无常,云层分秒都集结,背景拍摄起来还是很漂亮的。


惠特比修道院建在平缓的丘陵地上,面朝北海,如此高大的建筑在海边可谓鹤立鸡群,不仅是惠特比的标识,也是北海海岸的重要标识,难怪遭德军的炮击。



这些残垣断壁基础十分的牢靠,要不在北海的风云中很难矗立千年。










要不是被毁,在这块水草丰盛的丘陵上,惠特比修道院应该是非常漂亮的。








